第45章 打摆子的车轮(春节爆更1/5)-《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第一辆小推车造出来,马上交付工程队使用,罗冲也在实验和观察从哪里改进。

    汉部落的第一款车子,是根据现实需要而造的灰斗车,主要用来运输泥巴,前面一对轮子,后面有两条腿,还有两个长把手,是手推型的双轮车,和现在工地上推水泥的车一样,只不过是全木质结构。

    轮子不大,直径才70厘米,和古代那种一人高的大车轮根本没法比。轮心是直接用一截圆木做的,圆木中心用烧红的铜棒直接烫穿,再用手工钻扩大一下,打磨光滑就好了。

    以现在的条件来说,罗冲基本别无选择,只有木轮一条路可选,可是木轮怎么做却是个问题。

    帮忙的小弟有了,但是主要工作还是罗冲自己干,毕竟你让别人来算圆周率,那也不现实,这个还要以后慢慢教。

    想到运输工具,自然是车这种东西了,省力,而且装载量会翻着倍的增加,而车这种东西的灵魂,就是车轮。

    另一个是木豚,木豚这人很老实,不爱和别人交流,战斗力也不高,没什么突出的特点,但就是这样一个默不作声的人,如果专注一件事情,那他的成就一定不低,所以罗冲把他也叫来了,以后他俩就是汉部落的专职木匠。

    直径小的轮子最少用两段木头做外圈,或者三段,总而言之,段数越多,每一段的弧度就越小,这样就把一个圆圈分解成多段的弓形,圆圈不好弯,弓形总没问题了吧,要不长弓是怎么弯成弧形的。

    然后在轮心的外径上平均分出发条的连接点,打孔的方式依然是烧红的铜棒和手钻,只是为了提高生产速度。

    三个人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打造这款小推车,轮子的发条只有10根,就这还是一根一根用刨刀刨出来的,速度太慢了,罗冲打算下次改进工艺。

    外圈的两段橡木,接口处用了u形铜钉来固定,车轴也是木头的,推起来还算平稳,上面是一个木板做的灰斗,接缝处全部是榫铆结构,除了车轮上用了四个铜钉,其他全木质结构。

    语文课上学过‘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代的车轮都是用直木弯曲,然后烘烤定型的,但是古人再牛叉,也不可能直接把直木烤成一个圈出来,所以车轮一般都是分段的。

    还有就是轮心的宽度不够,和车轴接触的长度太短了,导致车轮滚动时左右打摆子,下次还得加长轮心才行。

    轮子的外圈是用两段橡木烤成的,也就是两个大致的半圆形,烤橡木当然也有讲究,要把树皮的那一面放在外面,因为靠近树皮的木层比较坚硬,放在外圈一是耐磨,二是树心材质较柔软,适合向内挤压收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