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巷道火墙(求票票求订阅)-《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一边煮料,一边编抄纸的席子,另一边还要砌墙,抹平,烧硬,三项工作同时进行,终于在两天后有了成果。

    席子是最先编出来的,一共编制了四张,每张长九十厘米,宽六十厘米,这是按照2开纸的尺寸放大了一个毛边,等纸张做好之后,就可以用裁纸刀切掉毛边,裁成2开纸的规格,尺寸相同,用起来也方便一点。

    几人轮流踩踏杠杆木锤,一人留下翻动陶臼里的材料,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把材料捶捣好了,不过这主要也是因为材料并没有多少,毕竟现在还属于试验阶段,不算大规模制作。

    使用的时候,只要在巷道中间点上木柴,就能把两面墙加热,然后把经过脱水后的纸张贴在平整的墙面上,利用墙面的热量把纸烘干,这个速度是很快的,基本只要贴上几秒钟就能完全干燥。

    等这些都弄完的下午,培纸用的巷道火墙也做好了,罗冲又让人打磨了一遍,就能随时投入使用了。

    而且这种烘培的方法,省时省力,还省了大量的木板,又省了大面积的晒场,还不受天气因素的限制,生产效率高,产量也很可观,这也是罗冲为什么要弄这个巷道的原因。

    抄纸是罗冲先来的,虽然他也没干过,但是他多少明白点注意事项,比如抄纸前先用棍子在纸浆槽里搅一搅,使里面的纸浆密度均匀,不会沉淀到水底。

    然后就是抄纸桨,抄一定量的絮状纸浆和水到木框里,再端着木框左右倾斜两下,利用抄起来的水,把木框中的絮状纸浆荡平,铺匀。

    四张席子做出来之后,罗冲又让木匠制作了四个木框,专门放席子用的,便于抄纸的时候端持。

    另外因为考虑到这是第一次抄纸,弄的太大了操作的时候肯定不好掌握,所以罗冲并没有让弄出太大的席子,想做大的等以后工人熟练了之后再做大的也不迟,罗冲现在首要的目的,是实验造纸的可行性,2开的尺寸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算是实验用的,做出来也不会浪费。

    而那些在锅里煮着的材料,直到次日早晨才刚刚停火,这些树皮麻秆废麻团被捞出来之后,可以看到已经被煮到发白变烂了,但是这样还是不能使用,还要把这些东西和天然纸浆混合捶打,直至完全混合锤烂成絮状,才能做成稀纸浆备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