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县衙架构(二合一大章)-《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3)页

    这个流水线的效率很快,随着工人的熟练度不断提高,最高生产速度能在一分钟十枚硬币左右,基本上六秒钟一个,一小时就能生产六百枚,虽然和前世铸币厂的一小时几万枚没法比,但是在这个时代,能铸造出如此精致的硬币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按照目前的需要,只要不停的生产,还是能够满足供应的。

    等到藤筐里的铜板接满之后,这些铜板又被人用小车拖走,之后人工放在磨边机的进料口,一枚枚的铜板排队被塞进去,另一个操作磨边机的人也在不停的踩着脚踏板,他要让磨边机始种保持在转动的状态。

    两个领导确定了,然后就是下面具体办事的各个司房。

    考试的内容也很简单,除了生字,组词,造句,再有就是诗词填空,最后就是写一篇文章,也就是写作文。

    锻压机的上下两面是一正一反的两个纹钢印,下面那个就相当于自动锻锤的铁砧,是固定在基座上不会动的,然后下面的钢印上还有个可以手工抬起的套筒,套筒的两面一边高一边低。

    操作时把钱胚放在比较高的滑道上,钱胚就会自动划入套筒,然后手动把套筒压下来,使其正好套在下面的钢印上,之后踩一下脚下的踏板,上面的钢印就会落入套筒内狠狠的砸下来,瞬间完成硬币的两面锻压,在铜板的表面压出浮雕式的字体和图案。

    然后就是主簿和师爷,一个算账的,一个算是出谋划策的,师爷要是放在现代,应该就是县长的秘书加顾问吧,这两人为县令自己招募,县令自己掏钱养,一般县令调任的时候,大多也会带着师爷或主簿,因为这俩人里肯定有一个县令的幕僚。

    三个面值,三台锻压机,不停的产出金灿灿的铜板,叮当叮当的落入藤筐中,用手捧起一把再抛下去,瞬间就发出哗啦啦的悦耳声响,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这个其实应该不算作文,而应该算是一道问答题,但是这道题考的关键点则不一样,因为这道题根本没有什么正确答案,你说这头鹿是甲部落的可以,说是乙部落的也没问题,甚至你回答让它们两个部落平分这头鹿也可以,只要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可。

    整个锻压的过程都是在笔直的套筒内进行,这是为了防止上下两个钢印发生错位,这个垂直的套筒,其实就相当于给上下两个钢印提供一个共同的轨道,为的就是限制它们运动的方向。

    主管农耕和畜牧的农房司吏,主管水利、修路、架桥的工房司吏,还有主管一县教育、文化活动、祭祀活动的‘教谕’,最后一个则是统计司,负责统计县里的各种数据。

    至于衙役,由县里雇佣,连合同工都不算的那种,就是专门跑腿的帮闲,哪个房需要干活儿都可以领出去的那种。

    至此,整个县政府的管理架构也就完成,县令、县丞、师爷、主簿、下设六房,领头的为司吏,司吏下面还有数量不等书吏,算是办事员,也是书记官,秘书之类的,就是帮忙跑腿,做记录的。

    这一个县衙,明面上的官吏加在一起是八个人,县令和县承是正式的公务员,师爷和主簿则是县令私人养的幕僚,六房司吏是合同工,而且是有机会转正的那种,剩余的书吏和衙役,全都是雇佣的临时工,工资不够吃饭的底层员工,唯一的福利,就是县衙管一顿工作餐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