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名满世界的黑科技(求票票求订阅)-《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另一种生鲜类的,我们准备在浏阳郡这里划出一个交易市场,然后由你们自己进城和百姓交易,主要就是荷叶,莲蓬,鱼虾螃蟹,菱角,莲藕,还有活鸭和鸭蛋。

    养蚕已经进入规模化,好歹第一个集中蚕房是有了,也证明这种全人工养殖的模式是可行的,可是对于蚕丝的织造技术,罗冲还是不满意。

    这种办法用普通的织布机也能织,但是织出来也都是横条,数条的图案,看起来就像是囚服、病号服,拿来做古装的汉服相当难看,做个被罩床单还能凑合,当然也可以横竖条一起织,那织出的就是格子布了,满满的苏格兰情调,拿来做汉服更是扯淡。

    蚕房里摆满了一排排的木架,上面放了一层层的蚕扁,里面养殖的栗蚕全部是从野外采集的自然过冬的蚕卵,至于桑蚕,由于桑树才刚刚移栽,还没长成,所以只能养绿色的栗蚕。

    听了这话,本来小胡子还不以为然,但是最后这两句就让他皱眉了,啥意思,我们自己不种粮食了,专门从你们这买?虽然对方保证了随时买随时有,但怎么还是感觉哪里有问题的样子。

    纺织业的布料按照图案颜色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就是先织后染,虽然染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也都是一个意思,另一种就是先染后织,这种方法就是直接把纱线染成彩色的,然后再用彩色的线直接织出带有图案的布。

    想想前世那著名的蜀锦,人家织出来就是带的,而且还不是后期的印染,而是直接织出来的图案,那样的布才算的上真正的精品。

    不过这个他们也不在意,管汉部落怎么用干嘛,只要知道这东西汉部落有用,能从汉部落那里换来东西就行了。

    但是在没有塑料的几千年里,古代的养蚕人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用水稻秸秆扎成一束一束的立在蚕扁里,让蚕爬到上面结茧,因为秸秆束的造型像山,所以成蚕上秸秆结茧的这个过程又被称作‘上山’。

    这边的春蚕在结茧,旁边蚕房里刚刚孵化的夏蚕还是蚁蚕的状态,悄声进入蚕房,仔细倾听还能听到蚕宝宝们沙沙的吃叶子声。

    至于最后一项芦苇叶子,这可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这玩意儿不能吃不能喝,也没办法像荷叶那样包东西,而且沼泽里面还多的是,这东西还能换钱?小胡子对此表示十分怀疑。

    所以罗冲想复原的就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数控织布机,自动编码织布,可以根据编码的不同直接织出带有不规则图案的锦缎,这在古代可是相当逆天的一项黑科技,也是蜀锦能够大名鼎鼎,名满中华的原因。

    罗冲前世虽然没去博物馆看过那种织布机,但是却在纪录片中了解过这种织布机的工作原理,虽然不保证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但是具备同等功能的却不在话下。

    说完了吃,穿的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汉部落养蚕织布的事业开始走上了正轨。

    这玩意儿说起来还是早春的时候从汉部落流传过来了,样子就是一个大圆盘,边缘的竹圈非常矮,根本盛不了什么东西,装东西还没簸箩实用,汉部落给出的解释则是说这是用来晾晒东西的,倒是有那么点意思。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汉部落要蚕扁越来越多了,他们到底晒什么东西,居然要用那么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