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新三郡(建议明天中午看)-《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而且那些新建的县城,在筑好城墙,搭好临时棚户房之后,就开始全力开垦农田,毕竟食物不能总靠别的郡县来补给,要不然汉部落也吃不消啊。

    新学员的课程分为文化课和实践课,每天学习认字读写算数这几样文化课之外,还要参加以各种劳动为主题的实践课。

    因此罗冲做出了阶段性的目标,第一阶段就是先建设卫山郡,也就是浏阳郡北面那个仅靠沼泽的郡,让云志和菱部落带头,先把二十多个湖心岛上的部落迁徙出来。

    另一处就是在汝阳河上游的两岸,这个郡并没有跨河而治,而是把河水两边的居住地统一算给一个郡来管理。

    其次就是工匠的培养,学生的培养,工匠还好说,让现有的工匠多招一些学徒工就好了,一是可以帮忙干活,二也可以让他们跟着学习技术。

    早期以劳动为主,在城里扫大街,到城外去耕种,和服役的民夫一起参加工程建设,到军营里进行简单的军训,进工坊学习技能,不要求成为大匠,但是你必须对各个工种都足够的了解,不然你将来怎么管事。

    而且这个地方虽然和浏阳郡中间隔着一座宝山,但是也正好把宝山的铜矿圈在了我们汉部落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合两郡之力共同保卫和发展矿山,对我们以后的很多事情都更有帮助。

    新三郡的设立,加速了汉部落扩张的步伐,但是步子大了总是会扯到蛋,因为每建设一个新的郡县,都会让老郡县的负担重上一分。

    这个郡由于独霸了河流两岸,水利资源比较方便,适合在河流沿岸开垦大量的农田,同时这里的农田不仅要养活自身,还要承担起为‘牧野’和‘矿区’两个地方补充粮食缺额的问题。

    云志看到这个地方两眼放光,先不说地理上有什么战略意义,起码这个生存环境他就很喜欢,罗冲说想把二十多处湖心岛上的人口迁徙过来,这其中自然就包括菱部落,事关族人们以后的生活,云志怎么可能会不慎重呢,可他依然挑不出什么毛病。

    最靠西北边的新郡,主要负责发展养殖业,那里的地势较高,水源并不充足,种植的话也只能试试高粱和小麦,介于这些情况,罗冲很合时宜的给这个新郡取名叫作牧野郡

    他这边分析着,旁边的罗冲和云志也听得频频点头,罗冲是对大树的分析表示肯定,云志是才刚刚知道,原来首领把新郡的位置选在这里,还有那么多的考虑。

    建设新城,首先需要的就是很多粮食,因为刚刚建设的新城,是不可能会有粮食产出的,但是每天又要养着那么多人干活,他们的食物全都要靠老郡来补给。

    后者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后,罗冲逐渐完善的汉部落律法大典,这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罗冲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因此往往都是在出现新的问题后,再专门针对这件事情立一个新法。

    另一面就是云志对大树这个人的重新认识,以前云志和大树也见过几次,说过话,但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了解过。

    这个过程会持续半年以上,每个项目最少一个月,半年之后,实践课的内容就让学员们以实习生的身份,到周围的郡县官署中去实习,先适应一下工作的内容,省的到他们上任的时候屁都不懂。

    虽然看起来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但是它的每一个部门都在快速的学习和适应中,这期间免不了出现漏洞,发现各种问题,但罗冲这个首领就像个修理工,哪里出现问题,他就过去修理谁

    其次就是需要各方面的工匠,以及添加大量新的工具和农具,还有牲畜和车辆。

    在这里设郡,罗冲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打造一个为矿山服务的后方基地而已,因此这个郡的名字,就被罗冲定为了‘新钢’郡。

    一系列的征召,调遣,任命和任务从罗冲这个首领下发各地,汉部落这个日渐庞大的机器也开始笨拙但又生机勃发的运转起来。

    之前在云志的眼里,像大树那样做一方郡守,管理上万人口,在汉部落诸多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帮助下,他也能做到,这才夸下海口向罗冲讨了一个郡守之位,但现在一看,这个郡守似乎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