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首领亲自督办的项目,倒是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工匠敢偷懒的,做活的时候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怕只怕,以后罗冲如果不管了,这些工匠会松懈下来。 到了现代,这个制度稍有变化,把这种生产信息都编进了条形码里,但是哪批货出了问题,还是可以找到当天班组的工人的。 而这样一来,罗冲就可以唱红脸了,把这收拾工人的脏活扔给监工去做,具体的生产和工人他都可以不管,出了事就直接杀个监工,杀鸡儆猴,这样既不得罪工人阶级,还能让他们老实干活,岂不美哉。 “难道这是汉部落的巫术?不都是说汉首领是神人吗?他真有什么非凡的手段?” 其实有些人也早就吐槽过新造的这条大船,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大,原本那些小船划起来就很累人了,现在搞了个那么大的,虽说装的货和人都多了,但是划起来肯定更累。 这项制度保存最完整的,还要说是造船业,即使到了现代,全都是钢铁焊接的轮船,焊工也要在自己焊的那一段缝隙上打上自己的工号钢印,将来这艘船出了事故沉没了,打捞上来发现是哪个缝隙没有焊好,也是会追究工人责任的。 大船在河面上飘了有一会儿,在检查没问题后,罗冲就下令返航了,舾装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没那么多的时间耽搁。 他直接在甲板上盖了个两米高的木头房子,房子是平顶的,上面是个平台,房子的两侧装有木制的楼梯,船员可以走到上面观察情况或者操纵风帆,甚至也可以在这里架设四架床弩,也是没问题的。 ****** 直到第二天的早晨,湖心岛的商贩们来浏阳郡做交易的时候,人们突然看到有那么两艘小船,船上别的什么都没装,只装了满满的细竹竿,而且这艘船也没在商贩的码头靠岸,而是直接去了船厂的码头。 直到此时,抱有这种观点的人才觉得被打了脸,首领这种多智近乎神仙一样的人,会想不到这个问题?会没有解决办法?怎么可能。 又过了一天,船上开始出现很多的工匠,他们往船上运了很多的木方和木板,然后拿着锤子一顿乱敲,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在甲板上面打造了一个正方形的上层船舱,两边还各有几个窗户。 然后工匠们又把码头上的竹竿一根根插进了“国旗”里面,那玩意儿好像还是双层的。 两根主桅杆之间的距离有六米,这个地方就是船的上层建筑位置,可以在这里搭建一个六米长宽的舱室,正所谓乌篷船乌篷船,没有篷子怎么叫乌篷船呢。 不过罗冲其实是并不怎么担心的,因为这艘船在建造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去船厂转一圈,碰到哪个环节开始的时候,他更是会临场指挥。 为了获得足够的动力来提高行驶速度,罗冲给这艘船设计的是三桅,两根主桅杆分别在从前往后量8米和14米的位置,几乎是把整艘船的船长分成了相近的三份,只不过船头的部位略长一些。 桅杆还都保留了原色,不过也刷上了一层桐油,作为清漆使用,包括下面的甲板,也是如此,至于下面的货舱和上面的船舱舱壁,都被刷成了白色,这样做主要也是为了层架舱内的采光,白墙总是能显得两堂一点。 这是一张国旗帆,全红的底子,中间一个巨大的黑色‘漢’字,看起来比人都要大上两倍。 最后,当一个瘦小的年轻人像是猴子一样爬上了柱子,往上面拴上了麻绳,他们就看到下面的工匠们像是升旗一样,把那张竖长方形的国旗升了起来。 在首次试航的第二天,牛尾就突然发现,造船的工匠们给船上插了三根很长很长的柱子,两根是立在船中段的,一根斜躺在船头那里。 两侧还各有一排四个舷窗,同样是方格糊纸的风格,但是窗户的开启方式是左右推拉的,因为船本身比较颠簸,所以上面的设施也要尽量固定,能不动的东西都尽量做成固定的。 风帆鼓胀,一白一红两张巨帆在风力的推动下开始拖着船前进,前桅的三角帆暂时还没挂,那个玩意儿罗冲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并不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往后还是要慢慢试着来才好。 不过第一艘实验船,也是标本船,罗冲不准备随便弄个棚子糊弄自己。 大船直接驶回了船厂的专用码头旁边,整个舾装的工作都要在这里进行。 一根船艏斜桅,可以根据情况挂三角帆,在逆风航行的时候也能获得向前的动力,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撞角,虽然汉部落目前没有水上的敌人,但是总要有备无患嘛。 “那就算了,不用问了,您说的对,就算汉首领肯卖给我们,我们也带不走。” 当然,如果仅仅是船动了那也没什么稀奇的,关键是他们没有看到任何人在船边划桨,既然没有划桨,那船是怎么走的? 不过在听过很多人的议论之后,他才知道了真相,汉部落族人大部分都是见过风车的,这东西在汉部落可不少,许多人第一次见的时候也非常好奇那玩意儿为什么会自己转圈,也不用牛马,后来经过老族人的科普,才知道那是被风吹得,用的是风来做动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