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这个还只是个初步的想法,还没有办法具体的落实,因为考级怎么考,一共有多少级,怎么划级,每个级别的铁匠每年能够分到多少的铁锭配额,这都是要经过仔细研究的。 现在不是汉部落能不能造的出来的问题,就现在的汉部落而言,搞个鸟铳什么的都没有技术含量,火绳枪燧发枪都很低级,以罗冲对军火方面的资深研究,让他整出来早期型号的双管霰弹猎枪都没问题,甚至是早期的勃朗宁版本的泵动式五连发霰弹枪。 可现在女人们也很忙啊,女人们有面积不输于男人的辅田要种,种桑,种麻,蔬菜,大豆,漆草等经济作物,谁有空到你的工坊去打工,还嫌自己不够累还是咋滴。 比如矿产的开采,金属的冶炼,军械的制造,金属原料的批发。 从这个角度说,哪怕是现在私有制改革之后,工坊的生产模式也是‘先进’的象征。 老子是打不过你,但你也打不过我,只要在我的永久性防御工事里,我就是无敌的,不管你来多少,我能利用防御工事对付你。 这玩意儿要是用来打巨猿肯定贼带劲,一枪开个碗大的窟窿,还是五连发,上弹结构也简单的一批,一拉一推就上去了。 而且这里面最重要的部件,除了枪管可能就是弹簧了,但是汉部落的弹簧钢技术,早就应用再飞梭织布机的飞梭上了,长期的使用证明,汉部落的弹簧一点问题都没有。 罗冲的办法是,直接让木器工坊打造一批纺纱机和织布机出来,但是汉部落不再组织相应的纺织工坊,而是向百姓们直接出售这些木制器械。 现在最关键的是,百姓们不是不想要自己的织布机,而是没有渠道获得,之前是没地方买,官府的工坊又不会卖,想找人自己做,但是民间又没有会制作织布机的工匠。 这一特征对比现代枪械的内部激发机构,对于生产制造的水平要求就更低了,不就是击锤吗,手敲都能做的出来,大不了用失蜡法铸模也能解决,根本不是问题。 罗冲有这想法其实不是一天两天了,汉部落一直把发展重心定在南方,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北方有强敌,而汉部落又没有有效的出征能力,在单兵实力和单兵武器上,很难打得赢那些怪物。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勃朗宁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款泵动式霰弹枪和现代的什么雷明顿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它使用的是外部击锤激发装置。 另一方面就是原有的纺织工坊和冶金工坊转型的问题了,一旦织布机和铁匠铺在民间普及,这两个工坊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不转型门都没有。 这就是罗冲说的汉部落现状,工匠在民间十分稀缺,老百姓想找个木匠给自己打造点东西都费劲,而汉部落的官府又不出售成品,这就导致了,在很多东西上,其实一直是存在市场空白的,然而现在市场却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购买欲。 这个时候你只有驴,没有别的动力可选,但你总不能不走吧,所以还不如把东风重卡换成一辆两轮的木头板车,虽然载重量一个天一个地,但是驴车总算是能跑起来了,这就比你在原地干着急强。 另外还有铁器方面,虽然这个需要严格管制,但管制不代表不能卖啊,罗冲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比如当初还是公有制的时候,汉部落搞了集体饲养基地,牲畜全归部落公有,百姓自己是没有牲畜的,然后还建立了一个纺织工坊,和一个冶金工坊,这两个单位仍然是公有制体系下的产物。 汉部落现在面对的也是这个情况,汉阳城的纺织工坊,几十架织机已经不能满足数万人对布匹的需求了,更别说还有帆船这样‘吃布’大户存在。 反正那就是一滑膛的喷子,根本用不着保持气密性,也不需要什么膛线,装的也是霰弹,瞄准更用不着,十几发5毫米铅弹,100米之内直接糊你一脸,50米能给你开个大洞,要什么瞄准。 可现在情况不同,汉部落需要向小农经济发展,实现百姓的自给自足,不要以为从集体工厂转型到私人作坊就是社会的退步,那也是扯淡。 没有瞧不起女人的意思,纯粹是客观的生理角度分析,挺着个大肚子,一边要看着两三岁的孩子,还要等着肚子里的‘老二’或者‘老三’降生,多不容易啊,你还有脸让她们进工厂? 但是强大的武器一直是把双刃剑,枪械容易制造,可用枪的人不好管理,这才是罗冲最担心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