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罗冲把这些和煤矿相关的知识在脑中快速捋了一遍,也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因为这些都是对新发现的煤矿后续怎么开采,怎么做到利用最大化,怎么做到降低污染风险,都是用得到的知识。 然后直接在湖心岛进行选煤的作业,把煤炭和矸石分选出来,经过堆场和晾场晾干之后,再把精选煤炭运到炼焦厂炼焦,一部分用来当燃料,一部分炼成焦炭。 盐水比淡水密度大,这是众人皆知的,比如地球的死海,就是那个有名的盐湖,人在里面即使不划水,也只会飘在水面上不会下沉。 洗煤厂好弄,把盐湖的水弄过来,再搞一个浮选池,还有堆场和晾场就够了,难度不是很大,以汉部落现在的情况,是完全可以干成的。 前面已经说过,加热石灰石,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最后可以得到生石灰。 所以游伏很快又发了一封信回去,上面说跟鹿部落沟通的事可以交给他,但需要罗冲的人力支援,最好专门送一个地质勘探队过来,不然他不好办,而且他们的船队里也没带那些专业的采矿工具,比如钢头十字镐,长柄锤,钢钎一类的东西,还有各种测量工具。 烧过煤的人一定知道这种恶心人的玩意儿,明明模样长的跟煤一样,但它就是不好烧。 回信很快就被罗冲用飞鹰传书送了回去,在第二天的下午就到了游伏的手里,不过罗冲回复的内容却是让他既喜又愁。 目的是稳住他们,打听清楚煤矿的具体位置,然后想办法派几个人到煤矿实地勘察一下情况。 回信到了罗冲手中之后,他也是很快的从铁矿区和铜矿区抽调了人手,要论起采矿和探矿来,大力自然是不二人选,也一直主持着铁矿区的采矿工作,但是如果把他调离,铁矿区那边就没有罗冲放心的人了,所以他只好派了羽毛过去领队。 没错,矸石和纯煤看起来外表是一样的,这也是古代选煤最大的难题。 第一是地理地貌,那里是平原还是山地,具不具备大量开采的条件,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路好不好走,有没有通车的可能,罗冲可没打算让人一筐一筐的从矿里背出来,那效率就太低了,而且消耗的人力也太大。 这就是,重液,浮选。 这个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往干馏的容器里通入大量的二氧化碳,阻止火焰燃烧就行了。 侦察储量的方法,那就是打深井,挖开看看煤矿到底有多深,当然这个是要看能力来定的,没必要钻牛角尖,了解个大概就行了。 沼泽有稀释降级污染物的功能,号称星球的‘肾’,这个前面也是说过的,是目前自然条件下处理污染排放最好的选择,再加上现在汉部落的开采和生产量不大,所以完全没问题。 但是地质考察船不一样,他们是后来的,走的都是查明情况的‘老路’,所以为了追赶速度,一直都是满帆前进,而且还夜航,大晚上的都不停船。 反正走的是水路,百米多宽的河道,根本不需要担心会迷路,也不会跑错方向,直接顺流而下就得了,更不会有冲出马路那一说,想把帆船开上岸,那也是需要点技术的,所以总的来说,夜航实际上很安全,比在陆地上都要安全。 也就是在地质考察船紧赶慢赶的情况下,这艘船日夜兼程,从出发到抵达鹿部落,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确切的说,是一天一夜,再加半个白天,速度快的一批。 也就是当汉部落的第四艘大船抵达的时候,鹿部落的人都惊呆了,他们这才意识到汉部落可能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强大,这样的巨无霸大船,一艘接一艘的出现,这到底是有多少这样的船。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