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此消息一出,大半个汉部落都炸开了锅,这可是个大消息,没过一天,城内的所有居民就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七嘴八舌,东家西家的凑到一起讨论了起来,大家还不知道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义务教育和强制招生,凡汉阳城和汝阳城的居民,(浏阳郡另发),家中子女七岁以上,成年(十三岁)以下,全部都要入学,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各地官署,各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给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具和学习环境,在秋季第一个月末,也就是今年的八月二十八号到学校报到,进行分班,领取书本,等事宜。 来到二号楼的顶楼,六间教室都有人在上课,一边全是学数学的老师,一边全是学语文的老师,这些教室里都有人在前面讲课,也有人在下面听讲。 等这道题讲完之后,前面的那个老师马上就坐到了下面学生的位置上,然后学生里面又出来一个到前面当老师,开始讲解新的习题。 刚才那个自作聪明准备瞒天过海的家伙立刻就懵了,他没想到居然还要这样处理。 “所有人家的孩子都要去上这个什么学吗?去哪上啊,远不远?”人群中再次有人问道。 “啊?那么长时间!!!” 因为汉部落土生土长的同族才有几个,大部分都是以氏族的形式吸收进来的,可你能说他们这些后加入的不是同族吗?当然不能,这不利于团结。 再说了,就算不当官吏和匠人,将来你做个小贩,或者上街买东西,学会了算数你不是也好算账,省的被人骗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小吏这次又对着围拢的人群苦口婆心的劝导。 八月二号的这一天,一模一样的公文同时出现在汉阳城,汝阳城,浏阳郡三个地方,学校门口,城门里外,官署门口,闹市路口,水井旁边,全都张贴着一模一样的公告,并且旁边还有小吏或者招募的闲人在旁边为路人讲解公文内容。 这个小吏在开会的时候,就听领导专门介绍了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告诉他们,可能会有人找借口不配合,针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需要怎么处理,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在加上那么久处理事情的经验,一眼就看出这人可能在扯谎,于是就语带威胁的警告道,希望他们不要犯错误。 “我跟你们说啊,这个上学,可不是给部落上的,也不是给官署上的,而是给你们自己家孩子上的,上了学就能认字写字,还能学会算数,将来毕业了就算不和我一样当小吏,也能去当个厉害的匠人,怎么也要比种地强上一点,学习好的甚至还有爵位和其他奖励拿,所以你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学的事。 有看不明白的农民以为又是官府要召集劳役干活儿,可这次专门招小孩儿是个什么意思,从来没听说过啊,再说让小孩去了也搬不动什么东西吧,那些力气活还是要大人才能干的。 数学老师这边讲解的很好,另一边的语文老师讲的就更好了,因为罗冲以前就是这样教的他们,他们只要按照罗冲以前教的方式来就行了,至于汉礼这本教材,主要就是教礼仪制度的,还有各等级相应的礼节制度,以及各种祭祀相应的礼节制度,只有把这种‘规矩’推广出去,才更有利于罗冲对汉部落的掌控,否则等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早晚有一天要出乱子。 “你们听我说完啊,是要学两三年的,这是最少的时间了,不过你们的孩子是可以每天回家的,而且每隔五天还会放两天的假期,赶上夏季最热和冬季最冷的时候,还要连续放上几个月的长假,所以你们不用担心那么多事。” 众人听到小吏这么说,也是心中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等放假的时候孩子也能回家帮忙干点什么活儿了。 确定了自己的孩子非去不可,那么接下来就是要给孩子准备东西的时候了,尤其是上面说的衣服,很多孩子夏天在家里都不穿什么衣服,那么小的小孩子,一个裤衩,一个背心坎肩什么的就能混一个夏天,连鞋都不怎么穿,现在公告要求必须穿戴整齐,这就要好好准备,好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算现在扯布去做都来的急,到月底孩子上学的时候,肯定能让他穿上合格的新衣服去上学。 另外还有喝水的容器,什么竹筒,陶罐,各家各尽所能,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专门制作一些竹筒水壶送到各地去卖,结果销量真的很好,都是因为上学闹得,背个杯子碗的也不方便,陶壶又太重了,竹筒这种轻便的天然材料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还不容易摔坏。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