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草原新城(求票票求订阅)-《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而且对于发展商贸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第一是位于两个势力的中间,任何一方过来交易都不会受到另一方的干扰,经济上不会受到对方的封锁,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其次就是这里距离海湾并不远,因此想要和竹岛的鑫部落交流也会比较方便,汉部落完全可以依托这个城池为基地,逐渐把手伸到鑫部落去,到时候他自己不同意都不行,因为近了之后,汉部落完全可以直接撇开他,拉拢他下面的那几个子部落。

    并且命令这些人先在那里把码头修起来再说,至于建城的事情,罗冲要亲自过去看一下才行。

    另外就是罗冲提到的耕地问题,因为这里靠近水源,而且有不小的森林存在,所以在湖畔和森林周边,是可以开垦出一些田地的,如果不想这么干的话,那也可以自己开凿人工河道引水灌溉,不过这样工程就比较大了,一两年之内怕是干不好。

    而游牧民族这种生活形势的部族,他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并不是能打,而是会看风头,一看自己打不过,或者即便打下来的好处也不能弥补损失,他们就会骑着马撒腿就跑,而且还是四条腿跑,让农耕民族看的干瞪眼,追都追不上

    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才导致他们很难对付,农耕民族大多依靠耕地居住,不善牧马,所以马匹较少,骑术也不精。

    这倒不是因为罗冲没有信心,而是因为这个城池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和草原部落通商而存在的,所以你总不能不让他们进来吧,那还怎么做生意。

    在罗冲的设想中,这个城池应该有多层的防御机制,用来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遭遇,首先,必须有个大码头,一次性停泊大量的船只,甚至可以允许一次性将城内的所有人撤走。

    飞鹰传书上面说,他已经成功的接到了坐船赶来的千牛卫将士,不过当时并没有直接登陆,而是游智自己上了他们的船,又带着船队向南走了一天的水路,最后才在一片布满石头的岸边靠了岸,准备在这里建城。

    另外就是等游伏回到之前的蛮人部落居住地时,接上前来补充物资和工具的船队,再把虎贲卫的士兵也一起送到游智那里,让他们和千牛卫汇合,保持足够的兵力用来防御冒顿。

    而且这个码头也要有城墙包围,一直延伸到深水区里,防止那帮游牧部落过来抢劫船只或者货物。

    甚至在大湖的南面,有一些生活在湖畔和海湾之间的部落,他们并不靠放牧生活,而是过着捕鱼狩猎采集野果的定居生活,这些部落的人口更加的吃苦耐劳,战斗力也不低,不过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不适合养马,因此机动能力也不能和冒顿相比,在经过冒顿的几次扫荡之后,现在已经彻底的匍匐在冒顿的脚下,成了他剥削的对象兼马仔小弟。

    众所周知,古代的游牧部落大多都是穷比,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固定财产,连房子和家都没有,住的都是帐篷,居无定所,哪里的水草多就直接赶着牛马羊过去了,把草吃完了再换个地方。

    其实关于这个草原的城池应该怎么建,罗冲早就有了打算,只是没有实地测量过,他不好做出最后的决断。

    打是肯定要打的,汉部落和冒顿之间绝对有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这家伙到现在还扣着汉部落上万头牛马的货款呢,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以后就会愈发的变本加厉。

    第一是部队行军本来就累,以疲兵攻对方的以逸待劳,那除非罗冲的脑袋进了水,而且有相当大的可能,冒顿并不会和汉部落决一死战,这不符合游牧民族的狼性思维,能一次一次的抢劫,干嘛非要和你玩命。

    当然了,守还是要守的,一旦遇到这种事情发生,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有人见钱眼开,临时起意,只是小打小闹不足为虑,另一种就是有计划有预谋的想要攻城,然后提前派一些人打扮成商人混进城池,想要侦察布防情况,以及制造混乱,关键时刻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不过对于冒顿的态度,汉部落是根本不用顾及的,甚至罗冲还希望冒顿会主动来找自己打一架。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一旦打起来,外城基本上就是被放弃的,根本就守不住,关键时刻还是要守内城为主。

    岸边的南边还有一片占地几十公顷的树林,其中大多都是灌木和乔木为主,而这些树林在当地人的口中,那就是草原地下河流经的地方,在这条地下河的沿线,有些地方地表被树林或者茂盛的植被覆盖,也有的地方水会漫出地面,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池塘和湖泊,滋养着草原上数不清的牧草和牲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