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连续翻看了两遍,然后又从头认真的看了起来,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两页,似乎是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规律,然后她便发现这些符号中有许多是重复出现的,看起来一模一样,虽然不了解其中所代表的意思,却也是从观察中收获良多。 汤姬知道这次来的是正主了,便邀请游伏几人进城做客,游伏倒也不惧,笑着和汤姬进了城,其他的汤部落族人则是在他们周围久久不散,大多都是听到别人的传说过来看宝贝的。 其实这就是游伏随身带的一本日历备忘录,有日历的功能,也能用来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些大事,或者提前在哪一天记上到时候自己要干什么,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另外的礼物则是一卷素色麻布和一匹彩锦,还有一匹素锦,这三样宝物一出,顿时让周围众人全都看呆了,忍不住发出哇的一声。 除了陶瓷和锦缎这两种高端货,另外剩下的就是些小玩意儿了,打开两只精致的雕木盒,其中一个装着的是一刀一剑,都不怎么长,跟匕首差不多,鞘用的就是普通的黑铁木,柄材用的是烂大街的羊角,造型倒是别致,可也掩盖不了用材普通的事实,不过也算不错了,起码是钢做的。 最关键的是,汉部落现在的桑蚕比较少,用的大多都是栗蚕的蚕丝,而栗蚕蚕丝最大的特点便是高反光率,哪怕是夜里,稍微有些光照到上面都会被反射出去,所以汉部落的人更愿意称它为发光的布料。 对方的很多人都明白了这个意思,然后就纷纷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对她们有歹意便是好事,这些人就是来换东西吃的,很容易理解的嘛。 石桌两侧铺着草编的凉席,上面放了几个蒲团一样的垫子,汤姬和游伏几人则是相对而坐。 此时正值上午,一素一彩两匹锦缎在众人面前展开,看着细密的织造纹路,鲜明艳丽的色彩,如附神光的反射,一群人全都看呆了,就连一向见多识广的汤姬此时也被眼前的宝物迷住了心神,不过她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听到周围族人的惊呼声后,很快便回过神来,然后让人把锦缎和布匹都收起来,继续看其他的礼物。 最后一个大一点的盒子,里面装的则是汉部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样样齐全,还有两本汉礼和诗选,这东西到称不上包装精美,可也不是什么部落都会送的。 汤姬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示意身边的族人去把那些礼物接了过来,汉部落的几人则是像之前说好的那样没有上岸,十分大方得体的将手中的礼物递给对方,虽然明知道这样的交易己方会吃亏,可不吃点小亏又怎么能和对方交上朋友呢。 看完这个之后,后面便是每个月的月历了,不过都是手抄版的,每天的日期后面还有大量的留白,前面的一些地方都写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但是来不及她们多想,汉部落的大船本来就距离河岸一百多米,用弓箭抛射都能够得着,小船划过来那就更快了,一眨眼的功夫,登陆艇已经到了河边。 但是旗舰的船长却拒绝了这个提议,声称自己并不是领头的,上不上岸需要回去请示,于是汉部落的这几人就在汤姬期盼的目光中回到了帆船上,然后过了一会儿,游伏才亲自领着人再次来到河边。 麻布,汤部落也有,可怎么看都没有汉部落织的那么平滑密实,不过她们本来就是用麻布当麻袋用的,汤部落的人基本不穿麻布做的衣服,而是穿布,所用的也和虎贲卫当初发现的那种瓜差不多,只不过这种作物在汤部落早已得到了普及,种植范围比麻布还要多些,毕竟这东西不仅能用来织布,还能当作填充物制作袄裤和被,是麻纤维完全不能比的。 “这些都是我们这里独有的果子,汉部落的朋友请慢用。”汤姬先是打了声招呼,然后继续问道,“听说你们是从上游的汉部落来,不知道汉部落离这里有多远,人口多少,领地多少?有几座城池?” 看到近在咫尺的几个怪人,岸上立刻有人用身体挡在汤姬的身前,生怕她遭遇不测。 毕竟汤部落也是个手工业十分发达的部落,她们一样能够生产布匹、粮食、白盐、粗陶、金属等物,这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自己用不完的情况下也会卖给周围的小部落或者野人,所以对汉部落这边提出的交易完全没有陌生感,只是让他们略微不习惯的是,这次的卖方成了别的部落,而她们自己变成了买方。 游伏说着便掏出一本书,不过也没多厚,看起来倒像是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大汉建元历书’六个字,翻开里面头几页,都是用雕版印刷的示意图,上面的图案和当初鼠巫拿的那块胛骨月历的图案类似,详细的解释了汉部落对于日月天象变化周期和时间、四季的紧密联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