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厚积薄发(求票票求订阅)-《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3)页

    如今已经是八月底了,春小麦刚刚收完不久,地里面那一层像是草一样的东西,都是在割完麦子之后种的生,大豆,玉米等作物,如今已经长了半尺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里并不是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不过通过挖掘人工河道引水的水利项目,丹山县的水田面积还在逐年增加。

    还没进城,罗冲就先来到托孤岭的高地上向下眺望,入眼的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夯土城池,城池的外面则是大片的田亩,不过现在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大部分地方只有一层像是小草一样的东西。

    两年多的时间,罗冲没怎么管,定好了发展战略之后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发展,这正是‘无为’之道,当然,期间罗冲也给了他们不少帮助,发展是一回事,基础物资还是要给齐的。

    “嗯,不错,关于人口方面,周围的野人和小部落终究是有限的,将来还是要走出去才行,不过这个你们不用管,你现在一是要抓好农耕和养殖,还有税收和治安之外,另外的一项重任就是教育。

    两年多的发展,丹山县已经全面解决了住房和食物的问题,百姓居者有其宅,耕者有其田,这些当初的移民终于是稳定了下来,不过这不是罗冲视察的重点,他更在意的是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还有新弄的织机数量。

    至于舒适性,那就算了吧,在船尾弄间不太大的小屋子即可,反正渔船是出去劳作的,不是去观光的,有个地方能遮风挡雨就不错了,在考虑前后左右的平衡问题,后面增加了屋子,前面当然也要适当的增加配重,要不然船头就翘起来了,不过稍微翘起来反而更好,因为船头微昂的姿态十分适合破浪,更加适合了恶劣天气的海况,所以最后为了增加船头的重量,罗冲直接放了一根船首斜桅当作配重。

    然后是综合船舶航速,以及稳定性还有载货量的考虑,罗冲将长宽比定在了三比一,最后的数据就这样定了下来,长十八米,宽六米。

    丹山县在哪,就在托孤岭的下面,当初罗冲带人阻击火部落的地方,如今经过了两三年的发展,此地的地貌已经大为改观,这应该就是人类文明升级的象征了。

    先在城外视察了一下当地的农业种植情况,罗冲这才来到了城里,一入城便是繁忙的景象,当地的麦子水稻等物收割之后要晾晒,要打谷皮,要装袋称重,交完农税之后,在自家的小仓库内留下足够食用的粮食,剩下的就可以拿到官仓去卖,这便是自家今年的收入。

    汉部落的生活十分稳定富足,虽说干的活比较多,但是却比以前打猎采集更安全,没有以前各部落时期牺牲那么大了,盖房子挖渠也是为了自家的田地和居所,所以族人们干的也开心,这生活一稳定下来,生下来的孩子自然也就多了。

    “回首领,牲畜不缺,不光不缺,反而还多呢,今年部落从草原弄回来那么多的牛马羊,也分给了我们丹山县不少,那些新晋的牛马都已经开始训练干农活了,这次夏粮收获之后的秋耕就有不少牛马派上了用场,而那些羊我们则是直接卖给了百姓,畜牧司这边集中饲养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卖给百姓们,现在丹山县这里以前家里没猪的都养上了山羊。”县令再次介绍道。

    “嗯,这方面也让畜牧司抓紧盯着,要做好防疫措施,还要帮助百姓解决困难,经常组织人手给百姓们传授养殖经验,可以按区片划分,一个人负责多少户,挑个大家都有空的时间,把人召集到一起讲课,还有,入冬之前一定要协助百姓准备好过冬饲料的问题。”罗冲再次针对养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是,请首领放心。”

    “对了,我上次说的要各地组建自己的纺织厂,现在办的怎么样了。”发现需要了解的东西差不多都查完后,罗冲再次问起了关心的纺织业务。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