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拓海郡的选址了,拓海郡就在汤部落的对岸,离着他们原本的聚居地也不远,就算加入汉部落,也不用迁徙的太远,还是在他们熟悉的地方,这点是最让氏族百姓容易接受的,只要不是跑的太远,他们就愿意搬家。 其实还有一个地方的人口罗冲没有算上,因为他们到现在也没有报上来具体情况,那就是在浏阳河的入海口处,和汤部落隔河相对的临时营地。 游伏为了成功在那里站稳脚跟,也留下了手下的得力干将,一个叫做姜池的少年。 姜池是有姜氏的族长推荐给他的,因为他侄子游智娶了有姜氏的女人,再加上有姜氏也是被游伏忽悠来的,所以游伏一家和有姜氏的关系非常好,有能立功的机会自然也要想着他们,因此有姜氏的族长就给游伏推荐了姜池这个孩子。 等把人唬住之后,再邀请他们一些重要人物坐着大帆船出海,先去海上打一回海鱼再说。 姜池跟着游伏出海闯荡过,见识过很多部落,也去过竹岛的鑫部落,草原他也去过,汉部落也被他转了个大半,可以说是很有见识的一个人了,而且在待人接物上,也有着一份机灵。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首先汉部落有高产的粮食和更科学的种植技术,这是他们最看重的,其次汉部落制造能力强,什么好东西都会做,再次之,汉部落养殖业发达,有很多他们没有牲畜,这也是他们需要的。 游伏确实也很看重那个地理位置,因为紧靠浏阳河入海口的原因,再加上浏阳河的淡水资源,天然的水上高速交通,两岸又是大片的洪流冲击平原,土地肥沃,树林茂密,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还有铁矿。 姜池为人确实很机灵,加入汉部落之后不管是学习速度,还是适应速度,都要比同族的少年快上很多,这家伙在见识了汉部落的强大之后,很快就把自己当成了汉部落的人,没别的,就因为汉部落先进,强大,有自豪的资本。 罗冲甚至已经给那个地方取好了名字,拓海郡,取开拓海洋之意,现在就等那几十人在当地打开局面,然后就可以进行大规模建设了。 回到营地把海鲜一煮,再摆上两瓶白酒,一边喝一边介绍将来汉部落在这里的发展规划,等海鲜吃完了,酒也喝了,计划也听完了,再回头看看那满载而归的海鲜渔获,基本没有哪位首领能抵挡的住这样的诱惑,当时就直接答应下来。 还有汉部落私有制这一条,也和他们一样,加入进去也没多大的变化。 其次就是大多数的氏族都有祖先崇拜的传统,毕竟不认祖宗的话,哪来的氏族,这一点也和汉部落合得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