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研究所的大厅里,这里已经停放了好几辆‘自行车辆’,其中有全木制的大小三种自行车,还有竹子和木头拼接的大小三种自行车,以及三种型号的脚踏三轮车。 虽然这几种‘脚踏车’都是木头和竹子制作的,实用性能很差,但它们确实可以骑行,这说明罗冲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材料不合适,只要找到合适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还怕这东西无法普及吗? 最关键的是,这东西比较小,可以随意拆解和组装,不受风力和水力的自然条件限制,搬到哪里都能快速组装起来使用,对于加工小件木制品来说,确实非常关键。 等把辐条和螺丝帽的螺纹搞定之后,再将他们重新烧制红热状态淬火,用以恢复螺纹牙齿的硬度,这样也好增加一些使用寿命和抗磨损时间。 没错,罗冲还是对自行车下手了。 过了一段时间,罗冲要的脚踏车没有攒出来,倒是那些研究员们用罗冲的大小齿轮和链条机构弄出了一些小东西。 这还是汉部落第一次尝试在金属连接件上使用螺纹结构。 钢铁链条的制作,其实用手工也行,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各个零件的尺寸,手工制品不严谨,不能通用,一直都是常态,为了将来能够大量的推广自行车,罗冲干脆把链条冲压机也搞出来了,算是彻底解决了标准链条的零件通用性问题。 辐条用牵拉机拉伸钢胚制成,做好后还是很长的一根,然后放在一台类似配钥匙机的超小型手摇车床上面,再用淬火的高硬度刀头车出阳螺纹,也就是外凸的螺纹。 气门芯很快就被试制了出来,全都是手工微型机床弄出来的,要么就是靠钳工手搓。 螺母则是先用回火的钢板冲压出大量的螺丝帽,然后再放到台钳上固定,用丝锥手动攻丝,在螺丝帽的内壁上钻出阴螺纹,即是内凹的螺纹。 这里是汉部落的科技研发中心,汇聚了最顶级的工匠和最好的学生,同时这里也承担着一些特殊仪器的制造工作。 汉部落没有高科技的检测设备,根本就不知道硫化程度,只能根据硫化时的药剂用量和熏蒸时间来判断硫化程度,最后再把实验品进行编号,一个个的进行比较,用最笨的排除法去寻找最合适的硫化轮胎。 比如用链条齿轮带动的脚踏砂轮,用来磨刀或是打磨东西简直不要太方便。 按照罗冲的要求,他们先是铸造打磨了几种不同直径的实心钢棒,用来当作锻打处理时的冷骨,也就是用来定型的芯材。 了半个月的时间,在不停的实验中,罗冲终于从五千多个实验样本中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充气内胎和防滑外胎。 外胎是半开放性的胎体,其实就是个剖去了内面的圆圈形管子,而内胎就不一样了,内胎作为充气的密封橡胶管,对于制作要求就比较严格,然而罗冲暂时也弄不出来什么好的制作工艺,可以一次性做出内胎,所以他采用的方法,还是比较低级,用一个挤出机把橡皮泥挤成圆筒状的橡胶管子,最后再切成段,然后用胶水和热熔的方式,将两个断口粘到一起,如此制作出全部密封的充气内胎。 虽然是个很蠢的方法,但是好歹能用,自行车胎被扎漏气的时候,不也是需要补胎粘合吗,既然那个粘的轮胎能用,那罗冲直接粘出来的轮胎理论上也是能用的。 有了合适的样品和模具后,第一批的五十条轮胎就做出来了,按照罗冲的指挥和指导,研究所的工匠很快就弄明白了这东西的玩法,开心的将其安装到轮毂上,然后又用打气筒开始给轮胎充气,看着一点一点鼓起来的轮胎,一群研究所的工匠就像是孩子一样,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空气也能当作承载重物的车轮使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