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金长老的极限拖延-《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3)页

    第806章  金长老的极限拖延

    汉部落的双桅帆船是内河船型,干舷低,只有一个位于水线下的底舱和一层位于甲板之上的船篷,这样结构的船只运输不了多少人,哪怕全塞满了也只能装百八十人。

    这样算的话,双桅帆船并不适合用来运输士兵,然而考虑到作战时可能需要用到双桅帆船在竹岛的内陆河上投送兵力,所以这才参与运输行动的双桅帆船并不少,总共有三百条这样的双桅帆船,实际上只有两百条装了士兵,加起来有一万五千人,剩下的一百条都用来装物资了。

    其余的人员和马匹全都用三桅的楼船来运输,说是楼船,但其实和历史上的那种低干舷,吃水浅,上层建筑特别高的楼船并不一样,汉部落的楼船是标准的海船船型,上下六层全是在干舷下面的,水线下有两层半,水线上三层半,这还是不算艉楼的情况下。

    这种船的内部布局都是全通甲板,四十米的船长,十米的船宽,上上下下加起来有近两千平米的面积,这样的一艘船运载个几百人还是很轻松的,按照每艘三桅帆船装五百人的上限,只需五十艘就可以将剩下的士兵和战马全都运走。

    再加上伏波卫舰队的八艘战舰,整个出征的船队足足有三百五十八艘帆船。

    这几百条船排着长长的队伍走出入海口后,就开始组成编队向竹岛进发,所有的双桅小船全都列队集中在中央,前后是伏波卫开道和殿后,两侧是更大的三桅帆船在护卫,整个舰队排成一个细长的菱形向前快速移动着。

    十三月的南海不是风季,但相对于内陆来说风也不小,汉部落大部分帆船都是使用的纵硬帆的动力布局,只要将帆面保持一定的角度,不管哪个方向的风都能推进船只移动,所以这个时候对汉部落来说才是最好的机会。

    海上风平浪静,没有太大的危险,但是却不影响船队的航行,这也是罗冲特意选择在冬季开战的原因。

    平稳的航行让大多数第一次坐船的士兵感到兴奋,他们在度过第一天海上的生活后,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在海浪的微波中摇摆的感觉,而对于乘船的新鲜体验,也冲淡了他们的一些紧张。

    简单来说,那就是我帮你打仗可以,但你得给我的家人包吃包住,还得给块地让他们能够继续生存,否则的话,那些牧民凭什么放弃草原的生活跑到这么一个岛上来,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谁会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安家,不能给他们安家,谁会替你打仗?

    现在有了搬离草原的机会,虽然心中十分舍不得,但最后选择迁徙到竹岛的人也不少。

    船运?那是不可能的,以前鑫部落没有船,只有竹筏,竹筏本身就装载不了多少东西,更何况这东西还漏水,根本没办法用来运输怕潮怕湿的粮食,这样一来,粮食运输的速度就更慢了。

    “金长老啊,明明都是锻打铁器,为何汉部落那么快,装备了那么多军队,而我们的速度却那么慢呢?你不是再骗我吧?”

    只不过这一万人的装备问题,却是个极大的难题。

    这样的制造速度,何时才能给一万人的军队全都装备上武器?可想而知,鑫统领自然是不满意的。

    就这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鑫部落从草原上招募来了两万多人口,当然,这是包括了那些牧民家属的,实际上能够为鑫部落作战的青壮男性,总共也只有五千人。

    不过鑫部落的高层并不着急,汉部落的使团最近一段时间和他们相处的非常愉快,完全没有马上就要攻打他们的意思,而且也没有撤离或者逃跑的样子,这说明汉部落还没打算和他们正式撕破脸。

    而且这把耗时一周锻打出来的腰刀并没有经过淬火,也没有使用夹钢工艺,只是手工锻打出刀型,然后就加上木柄,就直接磨制开锋了。

    早先冒顿也曾在和汉部落的对战中缴获了一些汉部落的装备,虽然不多,但却弄懂了汉部落的装备情况,汉部落所有的士兵都装备有铁甲,使用的武器要么是刀盾,要么是枪戟,最后则是大量的铸铁箭簇。

    只不过由于鑫部落的车辆交通普及的太晚,所以很多的道路还是不能通行马车,一些陡峭的路段还是只能用驮马来运输,这无疑就拖慢了粮食运输的进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