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突然感叹了一句,“这天下除了我们汉部落,谁还能拿出如此之多的船只!” 余礁认同的点了点头,若非如此,他当时也不会毅然决然的选择投靠汉部落,人总是那么现实,跟着汉部落才能让自己的族人过上好日子,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见到那么多的大船,余礁知道汉部落来的兵力绝不会少,这样一来他就更放心了,最起码这么多的士兵摆在竹岛上,那么汉部落就绝对不会轻易失败,自己的氏族也就更安全了。 舰队在伏波卫海军的带领下乘风破浪向着竹岛快速前进,整个过程日夜不停,原本一周时间才能跑一趟单程的航路,在舰队的全速前进下,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来到了海峡的通道口,也就是那边布满了礁石的地方。 就这样,鑫部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铁大业,使团那边同意支持风车水车技术,但在建造期间必须听从汉部落的安排,汉部落说建在哪里就必须建在哪里。 余礁命令两艘渔船扬帆起航前去给船队做接应,没过多久双方便遇到了一起。 这里是竹岛渔部落经常活动的范围,同时渔部落又是已经投靠了汉部落的势力,所以这片礁石区自然也就成了汉部落的实际领地。 “哈哈哈哈,年轻人,就是容易想家,听说你的孩子也有好几个了吧。”余礁笑着和这位年轻军官攀谈起来。 “是,家里有三个孩子了,可惜我都好几年没在家了,估计回去孩子都不认识我这个做爹的了。”鹰宏无奈的叹道。 余礁已经在渔船上混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了,当然也是见过从拓海郡来往于使团的帆船的,从远处看到海船时,最先看到的肯定是上半部分的桅杆和船帆,他虽然不明白什么原因,但也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 部署在崖山郡这里的鑫部落两个兵团共四千人,是最早完成装备的一批军队,他们基本全员穿着竹片扎甲,戴斗笠盔,其中有一千名装备铁刀和木盾的刀盾兵,两千名装备枪戟戈的长兵手,还有一千名以牧民为主的弓箭手,另有数量稀少的马匹,主要用来侦察和传递情报、军令等事宜。 金长老为防止鑫统领不满,又责令手下现在就开始学习打铁,培养大量的铁匠,总算是把铁匠的规模提升到了一个可观的人数,足有好几十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的生铁,毕竟每个铁匠都需要一个上百斤重的铁砧,还需要大量的铁锤等工具 金长老‘感动’的说不出话来,甚至当场挤出两滴眼泪,对鑫统的知遇之恩感念至深,又是一番‘发自肺腑’的宣誓效忠,鑫统领听起来就更高兴了。 由原渔部落出兵两千人组建的卫所是鹰扬卫,其指挥使也是从虎贲卫军官出身,名叫鹰宏,是个才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他是鹰扬卫的指挥官,同时也是总教官,当初自余礁明确投靠汉部落,并答应出兵合作的时候,就被罗冲派遣到了竹岛,领着一票教官兼军官前往渔部落领导这支军队并负责训练,这次也和余礁一起乘渔船前来接装。 同时,这边的拖延计划也还在进行,金长老一边派人按照兽牙的指示协助建造风车水车,使团那边却因鑫部落建材不行,要求先建窑烧砖,做出合格的建材,才能用来建设风车水车,这无疑就更加拖慢了武器出产的进度。 前前后后几个月的时间,等使团那边帮鑫部落把风车磨坊建起来的时候,鑫统领的一万大军也差不多完成了装备,当然,这个装备指的是基本武器,铁矛铜矛最是常见,也有仿造汉部落铁戟制作成的铜戟铜戈之类的武器,总之长武器很多,毕竟竹岛盛产竹子,这个杆材根本就不缺,但是‘高质量’的铁刀总共也才一两千的数量,而且都是用连淬火都没有的锻打刀具。 由三百多艘舰船组成的超大舰队行驶在汉鑫之间的常用航路上,因为这条航线已经跑了两年多的原因,汉部落这边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再加上现在正好又是冬季,虽然南方的海滨并不会像汉部落北方那样寒冷,但没有飓风和暴雨的时节却非常适合船只航行。 旁边的老族长余礁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鹰指挥,不用担心,这个季节的海上安稳的很,既没大风也没大雨,再说汉部落的用船经验可是最多的,这条航线也跑了有两年了,绝对不会出事的。” 这两个兵团就竹扎在使团驻地对岸的山林里,那是崖山郡一片紧靠海边的山林,北侧就是和大陆之间的海峡,隔着二十多公里就能到达大陆,东边和使团隔河对峙,不过他们是‘隐藏’起来的,自认为兵团的位置还没有被使团发现,兽牙当然也配合的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听了金长老的保证,鑫统领非常激动,热情的拍着他的肩膀说道,“金长老虽不是我竹岛所生,但却对我竹岛贡献颇大,你放心,只要把这件事办成,我保证让你成为像其他长老那样的大氏族,子孙永继金长老之位。” 鹰宏连忙举起望远镜看去,果然看到一大片帆影,数都数不过,密密麻麻的一大片,紧接着没过多久,船体的轮廓也从海面上显现了出来,那庞大的船队着实吓人,不过看在他的眼中只有强烈的自豪和激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