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走访上河村-《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一行人骑着马,在往村里行进的路上,小吏给铁砧介绍着这里的情况说道。
一行人翻身下马,牵着马匹走进了村口,他们没有直接骑马进村,就是为了给当地人留下一些好印象,而不是骄横到在村庄里随意纵马的负面形象。
不过这没关系,因为罗冲带来的不止是技术,还有文明,不说别的,一套完整的,自成体系的语言和文字,就算再给竹岛两百年,他们自己也弄不出来,而汉部落等于成立之初便具有了一个成熟而又强大的文明底蕴,只不过现在还未完全展现出来而已。
临近正旦的后面几日,各地官署将汉部落的组织性发挥到了极致,从最小的伍长、什长,再到各村的里正,挨家挨户的按照户籍排队,等编好了队伍,再一批一批的办理身份证,按照这样的方法,以及汉阳八郡地区每个县城都有一个摄像组的密度,八个郡总共用了不到四天,就将所有人的身份证办了下来,速度不可谓不快。
之后在人口普查,以及房屋和土地普查的时候,就直接按照当地百姓的聚居点来划设行政单位,百户为一村,挑选当地的乡老担任里正,也就是村长,五个村设一个乡,乡上面再划县,最后统一归郡里管理。
各地的官员一看,指望老百姓自己去官署办理,他们的积极性不大,干脆由官府直接出人到坊间去办理得了。
“郡守大人,这个村叫上河村,因其村边有一条清水河的支流而名,全村大概有一百一十户左右,总人口可能近千人,世代农耕,听那个米长老说,这里建村可能有四五代人了。”
翌日,身份证拍摄工作进展的十分缓慢,主要是因为布告里面说,最晚在正旦节之前办理就行,所以有的人还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把办身份证的事一直往后拖。
他给各地的政务官下命令,琼州六郡所有不在原籍的百姓,全部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迁回原籍,有想去别处的,也不要阻拦,而且还要给安排好住房和土地的事情。
编户齐民的价值也再一次体现了出来,虽然这样的制度让百姓失去了一定的自由,但是对于部落的管控力度和组织力度方面,却是一个质的提升。
初步的将百姓迁回家乡之后,汉部落的普查行动就开始了,直到这个时候,琼州当地的百姓们才发觉了一个事情,汉部落的统治力度和之前鑫部落的时代截然不同,如果说鑫部落是完全放养的话,那汉部落就是什么都管。
本来琼州六郡也是应该按照这样的方面进行户籍登记的,但是薛青窑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便没有直接生搬硬套。
和汉阳城同样的一幕,也同时出现在汝阳、浏阳、卫山三个郡中,摄影术一经问世,便在民间快速传播开来,大量的拍摄订单如雪一般飞进照相馆,然后变成现金流入了官府和去病家的口袋。
村子的房屋并不是成排的建筑,感觉有些像是环形布局,共同围拢着村子中央的一大片空地,不过在这里,铁砧又看到了新鲜的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