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筑平的真正用途-《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现代修建基建工程,对地质,环境的考量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比如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草原生态,以及生活在那里的野生藏羚羊和牦牛,当初在建设青藏铁路时国家就多了很多钱用在环境保护上。

    “那,那,这要怎么建?难道要用船只修建一条浮桥?”筑平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只想到了造桥的技术性,但是却从来没考虑过生态影响。

    琼州岛没有大型的聚居点,百姓分布十分分散,想要满足他们生活所需,就只能依靠这种方式。

    上面还提到了关于以后琼州岛和整个汉部落的政治关系,以及发展方向,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罗冲准备用铁路从东到西贯穿整个琼州岛,然后在琼州岛的西头经跨海大桥连接草原,然后再从草原经洪湖南岸的沿海地区向东折返,最后连接到未来的都城,将这条跨海的铁路汇聚到整个汉部落的交通网中。

    还有,如果直接采用填海筑坝造桥的方式,会不会对这里的潮汐产生影响?如果这道拦海大坝建成后,会不会对海峡两岸的陆地造成影响?万一到时候一涨潮,海水又在这里出不去,直接把琼州岛淹了怎么办?”薛青窑将罗冲给出的信件展示在筑平的面前说道。

    此时的薛青窑将琼州的政务捋顺了之后交给了下面各郡的郡守去办,又安排的刺史府的八司进行指导和监督,然后他自己就去了架海郡这里。

    这日,他正和筑平两人乘坐船只正在研究跨海大桥的建设方案,这个跨海大桥的项目,最初是兽牙提出来用来忽悠鑫部落的,鑫部落也确实听进去了,但是他们实力太弱,一直没有真的开始动手。

    众人又开始卸载船上的种种建材,先堆放在河边的高地上,再准备慢慢向村内转移,至于会不会有人偷砖?

    和汉部落的情况相比,琼州这种地方的经济体系才算是真正的小农经济,各村之间基本上不需要商业贸易,因为他们全都可以自产自用,最多在村子里的人家之间互相交换一些东西。

    “首领说这样会破坏生态,影响海峡两端的生物沟通,以前这里肯定是有鱼时常经过的,我们直接将这里堵住,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这份文件先是提出了关于生态保护,以及地理水文环境方面的考量,最后做出决定,将原本拦海大坝的建设计划,改成一个连续拱桥,并且特意提高了跨海大桥的质量标准,因为原本计划是用来通行人员和马车的,但是现在目标变成了通行重载火车,这建设标准自然就不一样了。

    薛青窑站在船边上,手里拿着一封罗冲给出的信说道,“首领说了,这条桥不能修成拦海大坝,也就是说我们的桥要修,但是不能按照以前的方案,直接把这里填上石头和土方,粗暴的将它加高露出海面。”

    而罗冲就不同,他是从现代文明社会穿越过来的,眼界和了解的东西都比这里的人高的多。

    铁砧和村里人商定了重新丈量登记土地的事情,然后又在管陶的陪同下一起去视察了农田的情况,得知他们这里在井春的带领下耕种的很好,也放心了下来。

    琼州岛西北端的架海郡,这里是和大陆相连的暗桥一端,现任架海郡的郡守筑平筑长老,因为他只是个吉祥物的原因,所以薛青窑并没有让他负责架海郡的政务,反正他也不懂汉部落的制度,如何让他来管理一个郡?

    翌日,随着村中的田亩重新分配完毕,上河村再次回归了一片和谐的状态,井春开始针对性的教剩下那些村民种植玉米的技巧,铁砧那边也派来的盖房子的工头和木匠等人开始建设房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