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上河村的变化-《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3)页

    第915章  上河村的变化

    上河村里经过半个月的建设,也已经初见成效。

    村里的风车磨坊终于是建好了,有了这磨坊,就可以改变当地的饮食习惯,小河边带有水车的榨油坊也已经建立了起来,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什么人来这里榨油,新来的移民还未收获生和大豆,家里存着大豆的当地村民暂时又吃不惯这豆油。

    单朋找到了一处稳定的粘土来源,是村子外一个天然形成的小水塘塘边,有了这稳定的粘土供应,他便在自家大院子里搭建了一个陶瓷窑,烧瓷器最好用洁白的高岭土,这样更加方便在表面上釉作画,但只是做些土陶瓷,烧几个罐子盆碗什么的,倒也不用特别讲究。

    最近单朋家的生意不错,他找村中的木匠鲁建安给他打造了一个脚踏式拉胚机,只要用脚来回踩动踏板,这拉胚机上面的圆形操作台就能转动起来,方便陶匠在上面塑造泥型。

    单朋家目前经营最好的有两种陶器,一是用来腌制泡菜的各种大小的坛子,再有就是用来和面的面盆。

    这东西以前当地的村民用不着,但是现在有了磨坊,和汉部落的移民学会了大锅熬菜,锅边贴饼子的吃法,因此这和面用的面盆也开始跟着流行起来,成了各家各户必不可少的生活日用品。

    玉米饼这种东西,刚一在上河村中出现,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喝惯了大碴子粥的村民第一次有了这种满足的饱腹感,关键是还抗饿,并且贴饼子的口感也能让大众接受,因此在村里传播的很快。

    以前喝粥这种事情纯属被逼无奈,直接吃煮玉米那也是从小就吃惯了原因,否则让一个天天吃细粮精粮的人,连啃几根玉米,肯定得反酸吐酸水不可。

    可粥水这种东西,和干粮比起来它就是不解饱,当时确实觉得撑的慌,实在喝不下去了,但是撒上两泡尿,你看肚子里还能剩下什么?

    “嘿嘿,这没什么,等咱们的这水稻种上,牲畜养好了,一样能过上好日子,到时候攒些银钱,再起一栋新瓦房出来,也弄个大大的院子。”任左憧憬着未来的生活说道。

    现在他们也开始吃饼子,吃干粮之后,也学会了炒菜炖肉,也希望吃完饼子能弄碗汤喝,再加上村民擅捕鱼的情况,谢里作为十户移民中最会吃的大厨,趁机推出了鱼头豆腐汤这道汤菜。

    同样,因为玉米饼的出现,谢里家的豆腐也终于在村里卖了出去。

    这个时候,管陶也现身走进了任家的院门,任踪正在院子里搭建的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打制一把镰刀,这镰刀是以后用来收割水稻用的,虽然现在还没种,但必须提前准备起来,等丰收的时候,少说一家也要准备两三把才行,村里的镰刀缺口很大。

    毕竟天天吃玉米也不是事,偶尔喝两碗豆粥换换口味也是极好的,当地百姓甚至连炒豆子这种简单的吃法都没研究出来,对于大豆的应用方法极为贫乏。

    类似的消息逐渐汇总到了铁砧的书案上,他也没怎么看,直接将各地移民需要的东西列了一张单子,然后送到拓海郡询问有没有办法弄来,他们这边出钱买。

    见到自家闺女害羞的跑了出去,管陶笑着摇了摇头,也下了竹楼跟在后面,结果发现这孩子果然又去了任氏兄弟家里,正趴在任家的兔子圈外面看着,任左则是和自家闺女在一块聊着天,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好家伙,看来汉部落那人说的,只要养了兔子,以后便不会再缺肉吃,看来是真的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