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朝阳郡的渔业扶持政策-《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部落成立渔政官署,然后从银行借钱造船,再租给注册为渔民的百姓,让他们租船出海打渔,所获收益除了上交渔船的租金,还有日常的维护,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收获。

    为了实现这两个战略性的目标,罗冲决定给予海洋捕捞业一定的政策扶持,主要从两方面下手。

    首先它不用占用当地的农牧资源,不会影响当地的农牧业发展计划,再加上现在海产品的销路不偿,但是每次出海的收获又颇为丰盛,基本上每次出去都能次次爆仓而归,鱼多的船舱都装不下。

    军方和工地的两张大订单砸下来,余氏族自己所掌握的四条双桅拖网渔船一时间竟有些供应不上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姜宣再次和薛青窑还有罗冲联系,希望能增加他们朝阳郡的渔船数量,这样也好扩大渔业规模。

    第二,就是兴办更多的海产品深加工企业。

    这样对汉部落来说,虽然回本慢了一些,先期投入太大,但是可以快速的扩大渔业的规模,对战略布局显然是有好处的。

    琼州六郡的军队就有上万人,这些军人总是要吃肉的吧,那么多的肉食从哪来?海鱼就成了一个最好的肉食来源。

    海鱼这东西,它可不只是能用来吃而已,而且就算是吃,也有各种吃法。

    薛青窑和杨峰都非常支持,首先这也算是军队支持地方建设了,再有就是用海鱼来当肉食来源,确实比猪肉羊肉便宜,反正军队需要采买食物,买谁的不是买,从草原牧民那里购买羊肉同样需要钱,而且路途太远,运输又不方便。

    大桥工地上有战俘,士兵,工匠近一万五千人,这些人每天干重活,同样需要大量的肉食补充,海里的廉价鱼肉自然就成了非常合适的来源。

    至于想要渔船的产权,那就足够了多长时间的年限之后,这条的产权就自动转给谁。

    信息传到罗冲这里,他本来也有发展渔业的想法,只有汉部落的渔船多了,渔民们才会走出更远,汉部落才能不断的从大海中汲取财富,然后让人意识到海中资源,为以后继续拓展海外势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鱼肉给人吃,制作成鱼干或者罐头,鱼皮鱼骨喂养牲畜,制作饲料,就连最没用的内脏,也能拿来制作有机肥。

    而且常吃海鱼对身体也有多种好处,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即可强身健体,丰富内地百姓的菜单,还能让沿海百姓更加的富裕,当然汉部落也能从中收到不少的税收。

    同时为了给当地百姓增加收入,姜宣也决定将当地的渔业捕捞更好的发展起来,他找到了刺史薛青窑,又找到了琼州大都督杨峰,决定让朝阳郡制作咸鱼干或者腌鱼,专门供应琼州六郡的军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