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帝国的布局-《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脑子里把各地的情况一个一个的捋了一遍,发现布置的都很好的时候,罗冲又把注意力放在了都城的建设上。

    这就是给罗冲展示他们抓获的俘虏总数了,看起来还不少的样子。

    当然,土地肯定是越多越好的,谁也不知道那些地下面到底藏着什么,有的矿产汉部落现在的科技水平无法开发,但不代表以后也无法开发,就像中东地区的沙漠一样,古代时没人稀罕那里的土地,现在却打破脑袋的往里抢。

    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才会骄傲的说一句,‘我们是汉人!’

    最后还有一组河谷大营的照片,河谷大营里有一个战俘集中营,神策卫三个营抓到的俘虏最后都送到了这里,其中还有一张四千多战俘被集中在一起,站在冰天雪地里的合影,周围还有很多拿枪的战士在那里看守。

    再有就是关于草原的发展规划,现在汉部落在草原上的势力只有洪湖三郡,之所以称为洪湖三郡,是因为这三个郡基本控制了洪湖西岸的中南部地区,整个湖西草原水草最丰茂的地盘,这三个郡就占了一半。

    目前游智正在做的就是这些,只不过因为人少,工具也不给力的情况下,进度十分缓慢。

    火车的生产还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第一批的订单目前还没有完成,目前汉部落已经开通了新卫线铁路,即新钢郡至卫山郡的铁路,这个环形轨道上有两列火车在跑。

    等禁卫把战报和照片拿走之后,罗冲还在想着要不要等开春把火车和各种农用机械的事情也写成一篇报告,再配上照片,然后送到个各郡县里宣传展览,要让百姓们知道汉部落的强大才行。

    具前阵子游智的汇报,他们现在连三大殿的地基都没有完成,实在是规模太大了。

    像是北方生产的钢筋水泥,以及各种蒸汽动力设备,如搅拌机之类,还有汤部落那里开采的石料,不管是做磨盘的青石,还是搞建筑的汉白玉大理石,又或是制作砚台的层积岩,这些东西大多都需要先用船运到河对面的拓海郡,然后再往都城那里运送。

    不过等都城建设完毕之后,这条铁路依然会是都城联络拓海郡的交通动脉,经济高速路,永远都不会淘汰。

    第一期的工程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挖土,打地基。

    都城现在还是一片荒地,不管是皇宫的建设,还是都城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大型设备,而这些材料都城又不能自产,只能从汉部落南方最大的根据地,拓海郡那里送过去。

    北方的战事很顺利,有望在明年彻底结束战斗。

    北方明年的粮食自己也开始准备了,到时候从各郡调集一些,再从试验田种植一些,够肯定是够的。

    假如未来汉部落在海外发现了别的国家或是人类文明,这些港口城市还能变成对外的通商口岸。

    再过几十年,如果汉部落的人口能够发展到几百上千万的话,罗冲肯定会把版图的边界推到草原的西边去。

    这里是汉部落最大的畜牧基地,再加上背靠洪湖水系,水路交通方便,不管是往哪走都非常方便,陆路上因为草原不缺牛马,又全是大平地,也非常的好走。

    不得不说,照相机真是个好东西,在古代,想要上报功劳,那是必须把敌人的脑袋割下来带回去的,而在汉部落这里,只要拍几张照片就能证明他们的战绩了,简直方便的鸭皮。

    皇宫是仿照唐朝大明宫为主体,又辅以了圆明园的中西合璧式园林建筑,一前一后,一公一私,把朝堂和自己家分开,规模宏大,一次建好,几百年不愁。

    不过现在说这个还太早,这条铁路罗冲是准备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完成的,别的不说,最起码也要先把那座跨海大桥完成吧,不然两岸的铁路都铺好了也不可能跨海通车。

    南方最紧要的一条线是京拓线,即拓海郡至都城的铁路线,这条线主要是用来支援都城建设的,当然了,这是短期的用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