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第五,那就是纯粹为了罗冲来的,汉部落的疆域很大,百姓又那么多,见过首领罗冲的人很少,罗冲的形象基本都停留在道听途说中,百姓们现在有了和首领直接对话的机会,肯定会有话对首领说,不说写书立传,哪怕是给首领问个好,寄一封信也是好的呀。 关于征文的文件很快就下发到了汉部落各地的官署,那些郡县的官吏又将其广而告之,告诉给汉部落的每一个百姓。 征文活动是十一月中旬开始的,结果才到了月底,罗冲就收到了各地官署送来的大量文稿,这顿时让罗冲惊喜起来,每天就坐在自家的书房中翻看各地送来的文稿,天天在家也能看到各种奇闻怪事。 然而罗冲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谁说游记就没用的,谁说个人见闻就不能成为经典的,孔子的论语不就是他的学生写的孔子周游列国讲学的游记吗,谁敢说论语不是经典? 经典不经典那不是个人定义的,而是要看这书有没有用,但凡是有能力用文字总结上述这些东西的人,绝对有自己看待事物的个人想法,罗冲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百姓把这些想法说出来,去其糟泊,挑选有用的至理名言,然后编撰成书,使其广为流传。 究其原因,不难总结出以下几点。 而且他给出的那些思想类的提示建议,如果能够深入人心,搞不好还能促进这个世界的百家思想发展,说不定真的能弄出来一批思想家也说不定。 罗冲提出的征文活动,竟然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讨论。 下发各地的公文上是这么说的: 为丰富汉部落书籍,知识和文化底蕴,现在全部落范围内征集文章,信件,书籍,文体不限,内容不限,题材不限,百姓尽可写其所想,参与活动的文稿由首领亲自审阅,被选中者可获得最少五元起的稿费,被汉部落图书馆收录者可得爵,并有机会赐官。 起初,这些官吏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汉部落现在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基本都集中在工业和官吏群体中,这样的征文活动根本无法普及到民间,然而事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再说了,告示上不还写了,首领问他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建议,你看看,连首领都找他们问策呢,这要是被首领采用了自己的意见,那是多有面子的事情! 综上所述,罗冲的这封告示一出,立刻就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于是乎,在这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季,汉部落突然涌起了一股创造浪潮,各个郡县的街道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代写文字的书摊,一些放了假的学生在街边摆上笔墨纸砚赚起了外快。 一时间,会写字的人竟也变得吃香起来,在街上代写书信都能有钱赚,甚至一些代写者还给出了种种意见,把那些明显无用的废话提前给罗冲筛选了出去。 他写的东西内容没什么章法,你可以将它当成是出海捕鱼的工作日志,也可以看作是一本外出探险的游记,甚至还能将其当作一本海洋生物观察报告。 这并不是一本书,但却记录了大量的内容,光是各种海洋生物的图册,介绍,就写了一大堆,每一种被他捕获的海鱼,他一定会详细的画出图形,并做出文字介绍,内容广泛,从海兽(罗冲怀疑的大型哺乳类海洋生物,如海豹海狗海豚甚至鲸鱼),到各种海鱼,海虾,海蟹,贝类,珊瑚,等等等等,还有这个叫于广的人给这些东西取的名字。 别的内容先不说,光是这一部分对海洋生物的描述,就可以单例成册做为书籍传世。 前世有伯乐相马,如今有于广相海,就此人对于海洋生物的描述,总结起来写成书的话,罗冲认为其价值绝对不低于一本《本草纲目》或者《昆虫记》这样的绝世名作。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