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沮丧的小蝶-《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在白起看来,染布和纸张的印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往一种载体上区域着色的技术,其中尤其是以镂空蜡染工艺最为相似,因为那种染纯色布的技术,纸张印刷行业是用不上的,反而是印布的技术,有希望移植到印刷行业来。
而小蝶所写的纺织印染业发展史,这玩意儿本来就是小众的科普书籍,老百姓家里都做不到家家都有织布机,谁没事会看这玩意儿,这本书的销量甚至都不如之前的那本《相海》,如今也只在各地的学校里才能见到几本。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罗冲一句安慰人的话竟然会一语成谶(chen),汉部落还真的有人因为看了小蝶这本纺织印染的科普书而获得了启发。
“好,买买买,给你钱,你去买,记得给你妹妹也买一个。”罗冲把四岁了的大儿子打发走,站在原地等着后面买柿饼的小蝶和詹荧,没过多久,她们两个也抱着孩子跟了上来。
百姓们全都七嘴八舌的围着议论起来,把里面官署的小吏都淹没了,那小吏见场面混乱,干脆爬上了桌子,站在桌子上对众人喊道。
“父老乡亲们听我说,这插秧机啊,是前几天才刚赶制出来的,经过实验定型了的,插秧绝对没问题,这一台机器只需要一个人操作,一次能同时插两棵禾苗,效率是手工插秧的两到三倍,要是熟练了之后,一个人顶四个人干的活儿也不止,而且还不用弯腰。
“大家有想买的,从现在就可以开始订货了,拿着身份证,先交五块银元,到我这里开收条按手印,最早的一批下个月初六就能到货,到时候订货的优先供应,其他临时想买的可以晚几天,开春之前保证有货卖给你们。”
罗冲抱着已经四岁了的女儿小罗澜远远的看着,并没有过去凑热闹的打算。
一家人走在街上,沿途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百姓在讨论着买什么食材回去,准备按照菜谱上说的做做看,一听到这个,小蝶就更不开心了,然后就把这口锅扣到了罗冲的头上。
最后再把这张印版铺在白色的坯布上,拿刷子或者刮板,把石灰豆粉混合的浆料刷到印版上,填到那些镂空的位置,最后把整卷布都刷完浆料,晾干之后再拿去染,反复浸染几次,再捞出来晾干,最后再把浆料刮掉,那么浆料的部分就会变成白色,其余部分就会变成染的颜色,形成一种彩色加白色图案的两色布。
白起是早就有改良印刷工艺的想法的,但一直都没有什么头绪,不知道从何做起,但小蝶的这本纺织印染发展史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既然用蜡染的工艺能印染出那么多的布料,那有没有可能用蜡染技术来‘染纸’呢?
而在北方地区,插秧机一经展示,各地官署的门前就围满了人,全都是询问价格和效率的百姓。
小蝶闻言还是闷闷不乐,反正罗冲怎么说都有理,讲理是根本讲不过他的,可他还是觉得罗冲是在安慰她,现在想来,就那种专门讲纺织和印染的冷门知识,谁又能从中获益呢,难道大家看了她的书全都去开纺织厂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哼,夫君偏心,当初是你给我们二人找的题材,如今詹荧妹妹的书受人喜爱,我的书却无人知晓,这都是夫君的错。”
今天他们一家人出来逛街,罗冲带着两个大宝贝,小蝶和詹荧各自抱一个小宝贝跟在后面,一家七口整整齐齐。
于是乎,有人当场就决定预定一个插秧机,大家都是出来买年货的,身上掏出五块钱定金也不是什么难事,也有的拿不定主意,准备先回家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决定。
总的来说,汉部落的印刷技术还是停留在手工水平,工艺并不高超,而且非常繁琐,效率低下,用的人不少,产出却不多。
十块钱,一个月三分之一的工资,买这么一个实用的农具,能用好几年,确实不算贵,不过也不便宜。
“爹,我想吃竹筒粽子!”大儿子罗成晃着罗冲的裤腿指着街边卖粽子的说道。
“这个插秧机啥时候出的啊,什么时候有货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