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研究所的成果-《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3)页

    第1047章  研究所的成果

    去病在北方的战斗并没有出现什么无法掌控的意外,手握世界最强火器军队的他信心十足,对于打赢食人族这个问题根本毫不担心,输是不可能输的,区别只是战斗结束的早晚而已。

    去病有把握,那罗冲就更有把握了,虽然北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但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收益却已经开始显现。

    三万名奴隶被运到了汉部落各地,一万名奴隶少年也已经被送到了中部地区和南方开垦荒地种田,湖心岛上的女子监狱已经开始了筹办,那些女奴隶也开始接受医学院的健康检查了。

    而在新钢郡这边,由于五千名青壮奴隶被投入到矿里干活,原本在新钢郡挖矿的那些汉部落百姓也全都解脱了出来,被集体送入了炼钢厂和铸造厂,以及水泥厂这些基础工厂里面做工。

    这些基础工厂里面的老员工,经过筛选之后,一部分人被留下来带新的学徒,提高了薪资待遇,成为了工厂里的‘老师傅’,另一部分脑子比较灵活,手比较巧的人都被送到了各个机械制造厂或者研究所的工厂里进行学习深造,为以后的南北工业分区做人才储备。

    经过了这一波的人才调整,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研究所目前能用的人更多了,不光是各种技术工人,原来那些充当技术指导的研究员现在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本职岗位,参与项目的研发了。

    人多了,效率自然而然的就高了起来,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大半的收割机,在新年二月初的时候,就正式定型了下来,随即便开始投入了生产。

    玉米收割机的订单也不多,抛去第一辆验证机外,总共就五辆车的单子,加在一起也才六辆,调配好人手和资源,这也就是研究所大半个月的产能。

    而在玉米收割机定型的一个星期后,谷物收割机的研发也完成了验收定型工作,不过罗冲并没有让立刻生产,而是将这台谷物收割机‘借给’了司农寺,让他们等夏天的时候先拿去在汉部落的麦田里试用一下,然后给点使用后的反馈意见,看看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反正汉部落也没有大面积的机耕麦田,这个暂时倒是不着急用。

    因为当初要研制这些机械的时候,罗冲就是将其全都放到一个项目里进行的,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项目所开发的这些大型机械使用了大量的相同技术,甚至是大量相同的零件,比如核心部件动力柱塞泵,这类液压驱动器基本上全都是一个型号的。

    首先,这艘船得有主炮,装多少门舰炮和口径什么的先不说,但主炮必须是后膛装填,打开榴弹,并且有液压驻退和弹簧复进机的速射加榴炮。

    而玉米收割机和谷物收割机这两种农用机械又是从装载机的车体上改进过来的,可以说除了换掉了铲斗之外,其余的和装载机并没有什么区别。

    并且由于之前的那些工人在拖拉机制造方面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现在生产其他的收割机自然也没有刚开始那种生涩感了,这就不得不提到合并研究项目的好处。

    最主要的是,罗冲想把火炮技术进行一次升级,直接进化到工业初期的水平,炮可以不多,哪怕是像现代驱逐舰一样只有一门主炮也没关系,关键是得有这项技术。

    这是一项材料学的进度,也是一项足以改变工业形态的分水岭,以后汉部落有了这种材料,就能造出精度更高的机床,更加耐磨耐热的车刀,工具,还有最重要的枪械。

    另外除了主炮这个武器之外,再弄个双联装大口径机枪,用来对付小艇这样的目标,也不算过分吧?

    比如说双联装老干妈,或者直接上个二十毫米以上的机炮啥的,或者直接选一款类似的防空高射机炮,拿来平射打船?!

    另外海警还需要一定的武力威慑,用来驱离海盗或者威慑想要造反闹事的渔民,同时在内陆河道临时封锁下航道什么的,请问起到这样作用的战船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小型武器才可以做到对大型舰船的一击致命?是口径四百毫米以上,能塞进去一个人的舰炮?还是拥有更大装药量,一枚弹药就能装几百公斤,专门攻击水线以下位置的鱼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