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别看只是加了一个反光镜,弄了一个偏轴那么简单,仅仅这一点,就大大的提高了拍照的效率,省去了大量的麻烦。 谷承今年才十七岁,年纪不大,但在机械方面的造诣却首屈一指,即便在整个汉部落的两个研究所中,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天赋吧。 其实说永动机并不准确,事实上即使到了现代,也根本不存在什么永动机,单说钟摆的话,因为受到阻力的影响,它早晚都会停止摆动,逐渐归于平静,所以钟摆并不是永动机;单说发条弹簧的话,这个发条也早晚会产生金属疲劳,从而丧失弹性,失去动力。 偏轴相机加上气动快门的组合,可以说汉部落的照相机已经发展的极为快速了,除了没有合适的胶卷基材和彩色显影剂外,其他的和老式胶片相机并无区别。 唯一麻烦的就是目前这种相机仍然要使用玻璃加明胶组合而成的底片,其他的整体来说已经非常先进了。 再有就是因为手动开关暗盒的动作,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晃动,结果就是导致拍出来的照片有时候会有些模糊,如果是使用三脚架放在地上的固定机位拍摄,那成片的效果还会好上一点。 以前的老式照相机,给底片曝光的时候全靠摄影师的经验来目测环境的明暗,给底片曝光的时间也全靠手动控制底片暗盒的开启和关闭。 根据研发第一代机械钟的经验,谷承已经找到了改进的方向,首先就是解决动力问题,用什么方法才能让钟永远转动下去,还不用人力来给钟上弦,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根据鳌飞的想法和谷承的机械设计,两人成功制作了一款五页式镜间气动快门。 三问报时功能是一个很古典的功能,一般是给视觉障碍者使用的,也就是瞎子。 这样设计的有两个好处,第一是用机械快门代替了原来的手动曝光,极大程度的稳定了曝光时长,这样就可以减小原来因为曝光时长不稳定对成片效果产生的影响;第二个好处就是通过气压按键的方式开启快门,可以尽量减少原来手动开关底片遮光板的操作所产生的晃动,用这种快门照出来的照片基本不会模糊。 动力方面使用的是发条的弹性动力,用一个外接的摇把来给机械钟上弦,每次上弦后可以维持转动四五天,只要四五天之内再次把发条上紧,就可以让机械钟永远转动下去。 说的简单一点,那就是在快门键下面放了一个玻璃针管,里面有根活塞和按键相连,针管的另一头插着一根橡胶气门芯,当作导气管使用,这根导气管又和快门相连,从而通过气压来控制快门。 自从上次给罗冲进献了那台机械钟后,谷承回来又开始忙碌的改造起了第二代机械钟,平时除了所里接到的一些必须完成的摊派任务,剩下的私人研究时间,谷承一直在潜心开发二代机械钟,如今终于也算是有了喜人的成果。 因为万一忘了上弦的话,就会让钟停转,到时候重新调整时间又是个麻烦,还得守着日晷重新校对。 不过这一切并不都是鳌飞一个人的功劳,要不是有谷承这个机械天才在,估计再给他十年,鳌飞也搞不出合适的快门。 原来的第一代机械钟还是一台体积较大的座钟,钟面上面安装的还是一块日晷的晷盘,显示的是十二时制,也就是十二个时辰,上面还只有时针和分针两根指针,并无秒针的存在。 这样摄影师就可以先把照相机找好位置,取好景之后,拿着带导气管的橡皮球站到照相机的前面,通过捏橡皮球的方式给照相机曝光,这个操作,通常被称为自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