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便是修炼体系中所说的境界,对于道的感悟越深,随着修为的积累,自然而然的便能勘破瓶颈,晋升更高的等阶。诗文中的真意,则是来源于作者本身对于万道的领悟,将灵力贯穿融于彤毫之中,将境界的领悟显现于文作之上。 如此便可见文中形神,自然诗卷展开之际便可生成蜃景般的影响。通过观看诗文亦可以感悟其中的意境,对于其他修士的修行也是颇有助益的。 时间却可以磨灭很多东西,依据诗文中道的精深程度,每次展开诗卷翻看,便会磨灭其中蕴含的灵气与意境,久而久之,灵气与道蕴消耗一空,便只剩下文字流传,而不会在有蜃楼之景。 在高台上,红拂又接连展开了十数卷诗文,比之王载那首,却是相距甚远,犹如云泥之差,若是没有意外,必然是王载夺得魁首之位。 李慕云善意的叮聆道,“徒儿,你可要好好看,好好感悟,诗会每十年一界,如此盛会寻常人便是百年千年也赶不上这一次契机。也许这些诗卷中,便能让你有所顿悟,对于道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也是有极大可能的。” “谨遵师傅教诲,徒儿必然好好观摩各位仙长的大作,从中汲取精华,感悟大道。”赢奕点头答道,虽然这些仙修所作的诗文,有些甚至连平仄都不分。 但其中的意境与道蕴确是实打实的,就好像同时有千百名在修缘之路上走得很远又见多识广的老师,为你开导,解惑。如此一来,赢奕自然耐着性子疯狂的感悟着诗文中传递的道蕴。 两人齐齐举目向着高台上,红拂又展开了一副诗卷,作者则是天擎宗,右护法,萧纲。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国天高,壮丽富饶,连绵阴山下,绵亘塞外山,环顾四野,天穹如一顶巨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莽莽草原都笼罩了起来,映入赢奕眼帘的蜃景何其恢宏壮阔,忽有疾风吹过,青草西斜,黄牛一群,白羊一群,忽隐忽现在宽阔的天域里悠闲牧草。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敕勒歌。”赢奕心中暗道,“华夏世界里也流传着同样一首千古流传的乐府诗,只是眼前这首,则更为真实,将北国的天高海阔,尽显其中。” 赢奕将这首词念起,整个心神都荡漾在草原的旖旎多彩之中。 李慕云见赢奕沉寂其中,等他回过神来,这才问道,“有所感悟吗。” 赢奕踌躇道,“还行吧,只是他们的的诗文中多是些肆意天地的洒脱,虽然不染纤尘,但却少了一分与天地争道的慷慨。” 他们的文风,他们的道心,却是少了上唐的那份威服八荒,睥睨四海的风骨。他们更像浪迹山林,肆意自我的隐事,却少了一份与天地争雄的气势。 “还行?”李慕云反问道,“那你觉得如何才算好?” 赢奕本想脱口而去,便吟诵一首辛弃疾的破阵子,思来想去,在如此多的乡长面前出手,要么班门弄斧,要么扫了一干人的颜面。 赢奕考虑再三,尴尬答道,“我倒想与诸位仙长,前辈切磋一二,可惜徒儿道学善浅,身份微末,不敢妄言。” 李慕云也不激赢奕,只是点了点头,又继续看向了台上。一时间,赢奕观卷,又觉得技痒了起来,看着诸人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模样,赢奕不觉有些技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