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我俩的广阔天地-《残明霸业》


    第(2/3)页

    清史评价孙承宗受排挤而退休和卢象升的战死是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比于崇祯年间各地起义的风起云涌,数不胜数,庞天寿记得在天启年间,有名的民变只发生过一次。

    庞天寿更是记得在辽东战场,明军于天启元年打了一场虽败柔软的浑河大战,那是一场明朝末年最蔚为壮观的伟大战役。

    除此他记得在天启六年,明军还打赢了宁远之战,在天启七年打赢了宁锦之战,包括浑河之战在内,三场战役每一场都歼敌过万。

    庞天寿的印象里,崇祯也有优点,比如他和周皇后都很节俭。

    可如果这事儿要去和天浪理论,天浪则可能以穿越者的身份说,崇祯和后世那位穿的龙袍都还打着补丁的道光皇帝一样,二人的节俭都不值得学习,何况他们未必不想奢靡,而是兜里没钱。

    天启和崇祯年间最大的差别在财政收入上。

    天启帝支持魏忠贤收监税,天启年间仅茶税一向,便是一年二十万两,可崇祯剪出阉党听信东林党,把原本太监来收的税改为由地方税务局来收,结果此后江南的茶税一年连十万两都收不上来了。

    崇祯的政策可以套用一句话,叫做:“煤老板不交税,资本家不交税,只有每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苦哈哈们连年加税,最后都交不起税。”

    而且东林党还取消了各地的驿馆,这事儿看来是小事,可别忘了驿卒的失业大军中有一个人,他叫‘李鸿基’小名黄来儿,后来又叫做---李_自_成。

    每当有官员在庞天寿面前骂魏忠贤时,庞天寿总会用这样的问话回他:“知道魏忠贤的尸骨最后是谁收敛的吗?是崇祯皇帝本人。”

    庞天寿记得崇祯帝撞景阳钟召见百官,文武百官无一觐见的,而唯一一个陪在崇祯帝身边的人,只有一个王承恩,这件事许多人都知道。

    可有一件庞天寿知道,别人却不知道的事是,就在崇祯上吊的前五天,曾因和魏忠贤不睦而被九千岁一脚踢出宫去的大太监曹化淳为了自己的政敌把崇祯给骂了,庞天寿记得当时曹化淳冲着崇祯帝愤怒地大吼:“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啊!”

    身为敌人,曹化淳都佩服魏忠贤,何况是庞天寿这个铁粉了。

    崇祯这才反省到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让自己一定要重用魏忠贤,并说他“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和先见之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