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之后又聪明人改进了排版定装技术,从原来的用胶粘换成了用木框挤,把所有的活字放在版框里,再用东西塞紧,用完之后直接就可以取出,使的分解活字的工作量降低,让活字印刷开始兴起。 当天罗冲就用铅笔在纸上打好田字格,然后用毛笔写出来一万个字,而且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刻的都是正体字,也就是说字是正的,印出来的才是反字,因为这个主要是用来铸模用的,不是拿来印刷的。 有了蜡块之后,第二天罗冲就开始带领300个学生刻字,这次刻的是字模,所以和之前的胶泥活字完全不一样,字模是什么东西,那就是一个模型,这东西做好之后是可以反复运用的,所以每个字只需要一个就行。 拿到这些字模之后,大嘴也每天能够浇铸出来一批铅青铜字模,效率大幅提升。 之前的那一套胶泥活字,因为是拿来印刷用的,所以每个字都需要刻最少十个,多的都要几十个,几千个常用字硬是把工作量翻了十几倍,再加上学生们都还不会写字,刻字的手法也生疏,所以进度十分缓慢,但这次不同。 最早的木活字,因为木材吸收墨水之后,很容易膨胀变形,使的利用率极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重新刻字,而且由于毕升发明的定版技术,是用松枝和蜡把木活字粘在铁盘子里,印刷之后拆解活字十分麻烦,还要把粘在上面的松脂和蜡一点点刮下来,及其繁重的工作量甚至比雕版还麻烦,让人不得不望而却步。 可是换了金属活字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首先就是价格,早先的铜活字价格十分昂贵,毕竟铜这东西可是古代的货币,用钱铸活字,这一般也就皇帝举国之力才能玩得起,一般人谁有这个财力。 后来为了降低价格,又出现了锡字,可是锡和铜都有一个金属活字的共同点,那就是印刷效果不好,兔子古代用的印刷墨水全是水墨,说白了就是用水和墨块融化之后形成的水性墨汁,但是水在金属表面上会自动凝聚成小水珠,没办法把墨汁均匀的吸附在金属活字上,所以金属活字一直没有得到推广,这个主要还是涉及到金属表面应力的问题。 至于私人有没有这个财力来政府购买活字印版,罗冲觉得是没问题的,用的金属是铅锡,这两样东西说值钱就值钱,说不值钱就一文不值,铜和银是货币,铁能用来制作工具和武器,铅锡只能当作青铜合金的少量添加剂使用,单独拿出来几乎一点用都没有。 最早的雕版印刷因为工作量太大,所以衍生出了活字印刷技术,但是活字的材质一直在进化,可是却一直没有得到推广,反而雕版印刷的技术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就因为老祖宗们走了太多的弯路。 如果有人想开私人的印刷坊,那就可以直接找官府申报,到时候由官府拿字模直接浇铸一套铅锡活字,私人印刷行只需要掏钱就行,这样就能直接买到一套国家标准的金属活字印版,可以说既划算又方便。 这样罗冲和300个学生,就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直接完成了上千年的任务,有了这些青铜合金的字模,以后就再也不用刻字了,需要浇铸新印版的时候,只要把字模拿出来放在耐火泥里压几个坑就行。 等用完了再把字模洗干净,装在木箱子里,里面垫上毛布,再浇上桐油,最后封存,这金属的东西,只要用油一直养着,保存千年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此,罗冲的心愿也就达成了。 ~~~~~~~~~ 月底收月票了同志们,有月票的支持下(≧w≦)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