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货币流水线(二合一大章求订阅)-《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3/3)页

    贰文钱的正面是一个头戴斗笠,弯着腰插秧的图案,空白处加上了面值,反面和一文钱一样,版本年号加头像;五文钱的正面图案就变成了一个人驾着牛在耕地的图案,空白处面值,反面肖像。

    这天,罗冲亲自在冶金工坊指挥,先是炼铁,然后把融化的铁水从高炉下面放出来,最后盛到一个半人高的坩埚内,接着用小推车把铁水移动到顶吹机的下面,然后把小车直接推到一个升降架上固定,最后利用周围的几个杠杆把升降架抬起来,使上面固定的喷嘴可以深入到坩埚底部,这是为了让它们充分的与空气发生反应。

    这个顶吹的过程,虽然没有烧火加热,可是这个反应本身就能提高很大的热量,使铁水一直处于流动的液体状态,防止降温凝固。

    这些重要的纯钢零件浇铸完成后,等彻底冷却,还要再次加温进行回火和局部淬火,提高部分零件的硬度,尤其是那十四个钢印,硬度自然要高一些。

    接下就是把玉米晾干之后脱粒了,不过现在还没什么机械,是能用手搓,倒是一件挺辛苦的活,但是对于闲着没事做的人,也不失为是一种游戏,农村的孩子那个不是搓着玉米长大的。

    一切就位之后,位于管道另一头的人力鼓风机开始做工,把大量的空气鼓入坩埚里的铁水中,由于炽热的铁水接触了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开始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不仅铁水表面释放的气泡像是沸腾一样,铁水的温度也在逐渐升高。

    这个反应的时间并不长,过了大概几分钟,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罗冲就开始喊停了,然后就是把升降架放下来,观察铁水的颜色是否和以前炒钢的颜色相近,觉得可以了之后,就可以拿来浇铸模具了,因为这些铁水此时已经蜕变成了钢水。

    就在这初冬时节,汉部落的一件大事也终于看见了一丝曙光,历经数月之久,罗冲的硬币蜡模终于刻出来了。

    当然了,罗冲没有纯氧,不过直接吹空气也没什么不可以,反正最后成品的质量肯定不如现代的钢铁是肯定的了。

    看着下面叽叽喳喳的学生们,罗冲不禁心里叹息,还有两个月他们就毕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不过从今天起,除了继续学习汉字之外,这本新书也列为了必修教材之一,很快,教室里就响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朗朗读书声。

    ··········

    这些货币从最小的一文钱,到最大面额的十元,同样按照十进制来算,这倒是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无它,就是为了方便算账而已。

    待玉米收完,时间就已经到十一月份了,这个月初月末交替的时候,也正是大陆和竹岛之间的海湾退潮的时候,期待已久的回家之时。

    然后再把这些冲下来的毛胚放入脚踏动力的圆盘磨边机,把硬币毛胚放进去,通过两个钢盘相互挤压的方式打磨硬币边缘,这样不仅成品边缘光滑,甚至硬币的侧面还被压出了细小的纹路,摸起来还比较涩手。

    最后一步就是冲压图案了,把磨边完成的钱胚放在一个冲压机上,这台特殊的机器下面的机床上放着的是硬币反面的钢印,上面则是正面的钢印,然后周围有几个固定的轨道,使上下的钢印能够对齐,最后就是用这个冲床把钱胚猛地砸一下,这样钱胚的正反两面就被压出图案了。

    ……………………

    月底求月票啊同志们,谢谢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