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自然不可能再用这种方式,所以慢慢的‘号语’也就失传了,饶是罗冲军人出身,但因为出生年代的关系,也只记住了几种常用的起床号、熄灯号、集结号、冲锋号、开饭号、警戒号这些最基础的号谱,其他的他压根就没听过,更别说记下来了。 第二种就是因为没有缓冲层,带着这样的钢盔,当头部遭到重击时就会导致钢盔形变,最后把脑袋卡在钢盔里摘不下来,甚至还要造成二次损伤。 一路都很顺利,游智也按照记忆中的路线找到了有姜氏的驻地,再次见到了他们那个睿智的首领宣,并代表游伏发出了同回汉部落的邀请。 不光罗冲这边在忙碌着,其他负责准备物资的部门也没闲着,搜罗药材的,缝制衣服的,每个士兵两双单皮靴,一双羊毛靴,白色麻布内衣两套,春秋袍裤两套,袍裤一套,被一床。 不少人都冒出了这种心思,但是现在却没有机会,他们自己清楚现在的任务是什么,那就是建造营房,现在秋季才过了一半,天还不算冷,但是如果一两个月内没把房子建好的话,到时候冬天住在帐篷里,怕不是要把他们全都冻死。 汉部落没有乐谱这种东西,所以罗冲只能手把手的教人吹军号的技巧,近代军号有几十种不同的作用,复杂程度难得一批,甚至可以专门总结成一种语言,和旗语类似,如果是友军的话,看不见对方的时候就可以用军号汇报自己的番号,不过那是在二战期间的产物,当时连无线电步话机这种交流工具都没有,才演变出了用军号在战场传递消息的方式。 一个月之后,我会亲自来这里考核你们,表现出色的,当场就可以提拔为军官,穿更好的铠甲,拿更多的工资,好了,现在由各着甲教官开始分队。” 因此汉部落首批装备的通用型钢盔,全部以钢板冲压做成外壳,内部用藤条编织成一个内盔,看起来就像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藤编的工人防护盔一样,然后再把内外两层卡在一起,最后里面再缝制一层麻布内衬,调节用的带子,两侧还有带子可以系在下颌处。 这都是前人用鲜血总结出来的经验,前世有某兔摸着鹰酱过河,而罗冲作为摸着另一个世界过河的穿越者,自然不会重复这样的错误。 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是怎么想的,你们肯定在想,首领不是让我们来为汉部落战斗的吗?是要出去跟敌人打仗的吗?那我们的甲胄和刀枪呢?我们的弓箭和车马呢?这些都是会有的,但绝对不是现在。 军营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新兵们已经渐渐的知道了这里的规矩,不管是干什么,都要求整齐,要求速度,还有团队合作,就像早晨的起床鼓一样,是必须在鼓声停止之前穿好衣服出来集合的,不然就要挨打。 “这可怎么是好,如果能够提前知道标准的话,到时候也好提前准备一下啊,这样选上自己喜欢的兵种几率就更大了,看来只能等空闲的时候问问那些身着红袍黑甲的老兵了,这些人可不是同样的兵种,当初肯定也是经过选拔的。” 当然了,是不可能有的,汉部落的被全是用麻布做被面,里面用三层羊毛毡做的被子芯,就连士兵们过冬的服也是如此,鉴于材料紧张,造价昂贵,所以被子和服全都是每人一件,反正不管春夏秋冬穿的都有底衣,睡觉的时候也要穿着底衣,那就把底衣勤洗勤换就好了,外套这东西洗起来也不方便,少洗两次也没关系。 等晨跑结束之后,众人才被解散,要求回去洗漱整理内务,当然也没什么内务可以整理,连个被子都没有,就别指望让他们叠豆腐块了,能把餐具摆到规定的位置,把帐篷内的地方打扫干净,并且掀开帘子通风,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除此之外还有这次配发的钢盔,钢盔外壳直接用薄钢板冲压而成,这个没什么值得说的,有必要一提的是钢盔的内衬。 碾压铜板的技术汉部落已经非常成熟了,军号的制作无非就是把薄铜板裁剪成需要的形状,然后钣金工或敲或碾成想要的形状,最后用青铜焊料和烙铁焊接缝隙,再一节节的焊接在一起,说难不难,但也不是很容易,尤其是焊接这个步骤。 现在,听从着甲军官的安排,每25人分成一队,每队领取两个帐篷,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把营地建好,不仅要建好,还要练好军官们教给你们的本领。 就在汉部落这边忙着生产研发军用物资的时候,游伏的船队也已经按照原来的航道抵达了有姜氏那里的停靠点,当然了,这个地方距离有姜氏还有半天的路程,游伏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侄子游智派上门去请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