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钢盔是一定要有内衬的,而且还要具备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如果没有内衬就直接把钢盔扣在头上只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是像小日本的关东军一样,他们刚开始配发钢盔的时候就没有内衬,结果到了苏联那边,冬天的时候士兵的头皮都被冻得粘在了钢盔上,一摘钢盔就连着头皮一起扯下来,所以才有了后来钢盔下面带屁帘儿的鬼子。 罗冲把一个用铜皮卷成的扩音器拿在手中,然后对着下面大喊道。 这样做的好处就不用说了,因为头部没有直接接触钢盔所以不用担心冻伤粘连的问题,遭到重击还有内盔作为缓冲层,里面的调节带更是用处颇大,因为不管头大还是头小,都可以通过调节带子来适应佩戴者的头部,省去了制作很多大小型号钢盔的麻烦,因此才被称作通用型钢盔。 一个字,结实,两个字,省钱 一些人在教官的带领下去山上伐木,用来修建营垒和瞭望台,也有的就在营地里没有出去,而是做一些挖茅厕,打水井,夯筑土坯房的活儿。 为了快速建造军营,自然不可能再浪费时间烧砖盖房,只能就地取材建一些土坯营房,营房不大,只有一间屋子,里面有一个很长的火炕,一间房住一个小旗,编制12人,和现在的帐篷人数差不多,等一个月后的考核之后,到时候再重新整编,把现在的25人队全都按照小旗分下去,那个时候房子差不多也能住人了。 打扫完内务之后又开始排着队去吃早饭,接着就是开始在教官的带领下去干活儿,中午吃饭休息一会儿后还要练习队列,下午继续干活儿,傍晚的时候还要组织起来学习军法,一边学习军法一边用军法学习认字,一群人就拿着树枝在自己跟前的地面上学习写字,每天五个,不多也不少。 通用型钢盔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它的正前面还有用来挂装面具的卡笋凹槽,周围还有一圈用来挂护颈的小孔,用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兵种,如果他们需要改装的话,也是能够自己完成的。 而在同一时间的汉阳城里,罗冲正在冶金工坊中带着人试制铜管的军号,军号其实是一种最简单的乐器,说白了就是一个被拧了一圈的喇叭,发声全靠嘴吹气,声调也全靠嘴唇的震动和吐气量来定,没什么复杂的音阶调节装置,也就是开局一根管,发音全靠嘴的玩意儿。 自从游伏离开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姜氏已经完成了秋收冬储的各项事宜,但是他们的首领姜宣也没闲着,一直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去汉部落看看,这是一个不管是文化程度还是科技程度都高度发达的一个部落,对姜宣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文化方面。 科技可以慢慢研究,只要族人们能吃饱肚子,总有慢慢研究工具的时间,但是文化该怎么发展,有姜氏虽然有自己的一套传承,但是姜宣却对未来迷茫无比,因为他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有姜氏到底要怎么发展,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没有规划出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 最后思考了良久,姜宣还是决定先去汉部落看看再说,自己不能闭门造车,去汉部落长长见识,没准还能开拓一下思路呢。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姜宣安排好了族内的临时管理人选,就带着勇和蕾,还有十个护卫的战士一起登上了游伏的帆船,一路逆流而上驶向了西北方的汉部落。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