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为港口城市打下基础(求票票求订阅-《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2/3)页

    其势力划分又正好处于食部落和渔部落的中间,在这里建港口的话,首先就是有人,便于使团招募当地土著劳动力,而且这里还是食部落的一个重要聚居地,人口非常多,附近最少也有几千人,都可以顶上汉部落一个郡了。

    淡水河入海口,光是看这几个字就不难猜出周围的地理环境,河水冲击泥沙形成的广阔沙滩,整体地势也呈现内高外低的走势,不然河水也不会从这里流入大海,水都是往低处流的嘛。

    最后的第三块地让罗冲看的眼前一亮,这里的环境和前两个都不同,此地位于整个竹岛的东北角,是最靠近大陆的一个地方,而让罗冲最喜欢的是,这里居然是竹岛上那条大型淡水河的入海口。

    不过想到了弯弯曲曲和高坡度,罗冲就突然想起了上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来,名字是记不住了,但是内容他还知道,是讲的詹天佑在张家口修铁路的事,因为张家口多山,而且山的坡度还很大,火车爬坡费劲,最后聪明的詹天佑用了人字形铁路解决了坡度陡峭的问题。

    “难道是因为有两个月亮?引力翻倍引起的巨大潮汐?”罗冲突然冒出这样的一个想法,然后就越想越觉得是这样。

    别看这种孤悬海中的岛礁不大,面积只有几间屋子大小,但却是建立炮台和灯塔的最好位置,就比如在那些高耸的礁石上修建一些巨大的灯塔,上面装上旋转的凸透镜探照灯,还有大钟和喇叭,就可以在夜晚和大雾的时候为船只提供灯光和声音导引,使船只不会迷航,安全的返回港口。

    而另一边的渔部落也容易解决,他们的日子本来就苦,到时候使团稍微照顾他们一下,便能和渔部落搞好关系了,另外也可以多一个客户不是。

    罗冲开始发愁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潮汐落差会那么大,竟然能够达到十五到二十米以上,这就相当于六七层楼房的高度,想想看都知道这个港口建造起来有多难。

    从海边向里翻过土山,山下就是一片平原,那条淡水河就在平原上流淌着,蜿蜒着向东流去。

    不过罗冲想了想之后还是放弃了,主要还是因为潮汐落差,因为他在脑袋里假设出来这个东西之后,模拟了一下落潮的情景,一头高一头低,几百米长的栈桥有六层楼高的坡度,两侧固定的锚链也因为落潮变的松松垮垮,整个栈桥像条弯弯曲曲的蛇一样趴在斜坡上,简直坑的一批。

    不过说是这么说,自己不去亲自看一眼的话,心里根本没谱,别人就不用提了,没有人会比他更清楚一个港口该如何建设,虽然他自己也不会,但是他见过,别人是连见都没见过,这就是眼界带来的优势啊。

    虽然只是一个使团驻地,但是罗冲想的也没有特别夸张,因为确实需要这么多的东西,比如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店铺货站,仓储,物流,制造工厂,居民区,农业区,银行,兵营,学校,等等等等,哪怕这些东西一样只建一个,那也足可以称得上城市规模了。

    整个海角的地形地貌也比较合适,海角西面是沙滩,还有淡水河入海口,地势较为平坦,所以海边的泥泞滩涂也十分宽阔,像是沼泽一样难走,还有许多的海生红树林,不过这都不是什么问题,完全可以人为改造,把土地硬化处理。

    建城的地点就在清水河的河畔,便于城市用水,主要位置则是渔部落和食部落中间,这里的主权争议不是很大,双方都不太看重这里,再加上鑫部落作为调节,汉部落这边再许下一些好处,足可以弄下来一块建城的地方。

    至于海边的水文情况,依然是潮汐落差太大,这里的海湾也没有什么礁石,水深也完全没问题,所以除此之外,罗冲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说到这个,罗冲就比较有想法了,汉部落将来绝对是会向海边发展的,他不会甘心去弄一个内陆国家,前世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全都在距离海岸线一百公里之内,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海洋的重要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