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汉语拼音》-《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3)页
第804章 《汉语拼音》
其实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也有拼音教学,但那时还没有普及拉丁文的字母,所以用的都是直注法或者反切法。
这种注音方法和现代汉语拼音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必须要先把常用字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下来,然后再用常用字去给不认识的生字注音,而古代的启蒙教学就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基本上把这个全都背下来,就可以用这些字去给生字注音的方法学新字了。
整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先学字,再学拼音,而现代汉语拼音的教学方式恰好相反,先学拼音,然后根据拼音学生字。
古代拼音教学中,直注法就类似于现代有些学生学英语时喜欢用汉字给英语单词注音一样,比如苹果的单词,就注音“挨炮”,橘子就注音成‘熬润汁’。
古汉语中也是一样,当学生学习一个新字的时候,比如医生的医,老师就会告诉他,这个字和‘一’同音,学‘武’的时候,就注明和‘五’同音。
但这基本都是单音节的汉字,碰到那种由两个音组成的汉字,就要用到反切法。
反切法就类似于现代的双拼,分为上字和下字,上字代表声母,下字代表韵母,例如昌盛的昌字,这个字的注音就是‘尺良’,尺取前面的声母ch,良取后面的韵母ang,两个字合起来就是chang昌。
这种反切法的来源众说纷纭,具体从哪来的没有明确记载,但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是真的,当然,也有宋朝的一些人说是从西域传来的,可是也有人反驳宋朝之前中国已有双音文字,那之前的老祖宗是怎么学汉字的?
各说各有理,最后就是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老祖宗们真的很聪明。
然后他再把学校的老师召集起来进行突击教学,利用晚上的时间,每天给老师们讲三节拼音课,白天再让老师们去教学生。
四个学校的老师轮换着到汉阳城来学拼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差不多把所有的拼音课都教完。
有时候罗冲还看过一些士兵的家信,甚至那些官员写给自己的报告,里面就经常有错别字的出现,大多数都是一时忘了这个字怎么写,然后就找了个同音字代替,这就是直注法的精髓,用同音字代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