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铁砧的政务建议书-《原始文明成长记》


    第(1/3)页

    第870章  铁砧的政务建议书

    这边铁砧和管陶讨论着改种水稻的种种事宜,村子里的户籍登记工作也在快速进行,有了管陶这个村长的配合和安排,登记工作很快便完成了。

    其实管陶心里也明白,汉部落实力太过强大,鑫部落已经覆灭了,他们自己抵抗什么的完全就是搞笑,连大统领都打不过汉部落的人,他们再反抗什么的有什么用。

    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而且汉部落的种种制度和生活方式,乃至他们的各种生产技能都是十分的先进,所以抵抗不如配合,先看看汉部落的态度再说,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好处才是正经的。

    等几个小吏给村民们全部登记完户籍信息之后,他们又让管和跟村里人说,每家出一个能主事的人,跟他们一起去丈量田地。

    没过一会,管和就带着一群村民,领着几个小吏来到了田间和铁砧、管陶两人汇合。

    铁砧先让人用绳子量出了二十亩地的大小,然后让村里的人看,管陶看着二十亩地的面积忍不住摇头,二十亩地对于他们现有的土地来说,实在是不大,就算按照汉部落的阶梯制度,每户人家能分到七八十亩地,仍然显得不够多,按照汉部落600平方一亩地的算法,他们每户人家原本的地最少都是上百亩的。

    看到汉部落划出来的二十亩地的面积,其他的村民也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觉得汉部落克扣了他们的土地,但是管陶已经想明白了,如果按照汉部落的耕作方式,种个水稻都要一根根的插到土里,一家就算六十亩地的面积,他们能按时完成就不错了,就算给更多的地,恐怕他们也种不过来。

    管陶亲自给村民们解释了一通汉部落的种田方式,这才将村民们的不满情绪压了下去,不过还是有的村民不愿意,既然种水稻那么麻烦,为什么还要种水稻,让他们继续种玉米不行吗?

    针对这个问题,管陶也是头痛,他虽然是村民们公认的族老接班人,但族老是干什么的?还不是为了给村民争取利益的,如果连村民的利益都无法保证,大家谁还听你这个族老的话?

    琼州的百姓不会种植水稻,你就算给他们了种子,他们自己也不会种啊,那不是说上两句,开两堂课就能讲清楚的,必须得有人手把手的教,还要有人事实跟踪监测,检查地里的粮食情况,再做出调整。

    村民们又不是傻子。

    “郡守大人,你看这事咱们怎么办?”

    就拿管陶他们那个上河村来举例吧,如果他们村子能来这么一位人家,这一家就能每天手把手的指导当地的村民怎么种地,怎么养殖牲畜,平时他们按照汉部落的生活方式做饭,还能潜移默化的改变当地的饮食习惯,另外要是还能认识几个字,那还能教导当地的百姓学习汉语,教他们写字,用不了多久就能将竹岛人同化成汉部落的人。

    回去的当天下午,铁砧便写了一份厚厚的书面报告,将今天自己遇到的情况,还有他的处理意见,以及自己对来年施政的一些想法,全都写了下来,然后让人快马递交刺史府,请刺史大人薛青窑批阅。

    正好我们也能在春天的时间,调集过来更多的人手来教你们种植水稻,咱们春天先改造田地,等夏天收了玉米之后再改种水稻,然后你们再对比一下,到底是种哪个合适,我们划分的土地到底少不少。

    新化郡和崖山郡挨着,两边距离不远,所以这份报告当天晚上就送到了薛青窑的案头,薛青窑略微看了一眼,就立刻重视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