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个工程指挥部里,聚集了大量建筑方面的大佬,最后众人讨论了首领的要求,还有设计指标,然后又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共同做出了一个方案,并且飞鹰传书给罗冲,获得了工程审批。 桥的中间的位置是两条轨距达到了1.8米的宽轨重载火车道,两条火车道可以保证同时对向行驶,这样就不会影响桥上的通车效率,设计时速为六十公里每小时。 这么长的一座大桥,而且还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在这个世界上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赵州桥的单孔拱桥,中间不设桥墩,主跨跨度足有三十七米多,但是这还不够,而且汉部落要修的这条跨海大桥足有二十多公里,一个拱是肯定不够的,所以罗冲的想法就是连续拱桥。 薛青窑特意从朝阳郡的余氏族高价聘请了一百个青壮过来,利用他们擅于潜水的优势,深入海底探明情况,再结合筑平给出的情况,他们终于确定了大桥建造的环境。 火车道的两边,分别是五米宽的双向车道,两边加起来就是四车道的路线,主要供马车通行。 跨海大桥的启动阶段,先是搜集当地的水文情况,确定高低潮水位,另外还有大桥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水下暗桥的地质情况。 也就是说,这座马路铁路两用桥,并不是按照武汉长江大桥那样的下面铁路,上面公路的双层设计,而是所有路面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中间跑火车,两边跑马车。 这样的设计也是目前汉部落能够做到的极限了,其实像这样的超长跨度的桥梁,按照现代的桥梁工艺,大多数都会采用钢丝斜拉桥的方案解决,但是汉部落现在根本制造不出合格的合金钢丝,也没有那个施工能力能把几百上千吨的钢索和桥面吊装上去。 至于用铁链拉一条供重载火车通行的吊桥? 那还是趁早洗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