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汉部落最普通的百姓,一个成年人分20亩地,当然了,按照600平米算,换算成现代的亩也就是十几亩的样子,但是汉部落种植的都是水稻和玉米这种高产作物,粮食最少一年两熟,搞好了甚至可以三熟,只要肯劳作,20亩地养活一个十口之家的口粮是没问题的,而且还能剩余不少。 另一边,通知浏阳郡迁来2500户人口时,北方两个部落联盟南下来投汉部落的消息,也被驻防在那里的两支驻军用飞鹰送了回来。 不过很快詹茂就得到了答案,一些已经耕完的地,又有人挑来了腐熟的肥料,那是用各种粪便和秸秆干草堆积发酵而成的,然后又用水稀释,最后又用铁锨抛洒到田里,然后又用牲口拉着耙,耙平,最后又有人拿铁锨掘开了水渠,田里立刻就被河水覆盖了,那些远离河道的土地,竟被他们生生变成了水田,真是不可思议。 在县衙顶层的办公室里,罗冲看到了桌子上放着几本厚厚的‘黄册’,也就是户口表格。 男人种粮,女人的辅田就用来种植桑、麻,生,蔬菜,漆草,等其他的经济作物,一是为了提供其他的原料来源,另外种一些菜也能满足自己食用,种生还能送到油坊榨油,总之都有用处。 冰雪已化,联盟的所有人口,带着大量的牲畜开始南下了,希望罗冲做好接收的准备,让罗冲喜出望外的是,来的这些人可不是穷鬼,他们驯养了不少的高原野驴和羊驼,以及为数不多的大角鹿,甚至还有少数的牦牛。 成年男人分地20亩,只能用来种植稻(大米)、黍(玉米)、麦、豆,这四种作物,作为主要的粮食来源。 不过分地是没问题,但是地怎么分却是个关乎国家存亡的问题,比如历史上的明朝,明朝可以说的上是汉人统治过的最强大的王朝,但是他最后灭亡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土地兼并。 詹茂百思不得其解,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汉部落不也是种的大米吗,虽然看起来不太一样,可也应该是种在水里的吧,可他们的田地都已经离水那么远了,还能种植水稻吗。 罗冲的计划,是根据20级功爵来受田的,不过爵位的事情,还要跟《汉礼》这本书一起写,暂时还不怎么用的到,目前先把底层百姓的授田制度定下来再说。 一年的时间,从最初的7000多人,加上1000的食人族奴隶,现在经过统计之后,浏阳郡人口总和已经达到了三万四千二百七十六人,共有七千六百一十七户。 嗯,这趟回去就该想办法快速吸纳人口了。 罗冲的打算就是,把这些人分别放到汝阳郡,缚马关,以填充这两座新城的空虚,这样一来,浏阳郡剩下的两万人,除了最早的八千老人外,就剩下去年秋末冬初才加入的那群新人,大部分连汉语都还没学会,就留在那里让浏阳郡继续教吧。 两个联盟本来是不养牛的,野牛不好抓,而且牛脾气大,还有尖锐的牛角,就算抓到了也不容易驯服。 “没错,他们刚回来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人教他们种地了,而且你们带来的种子已经全被播撒在东岸了,一颗都没剩下。”罗冲肯定的说道。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铸造了一整个冬天的硬币,汉部落的私有制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撒种的过程詹茂倒是熟悉,汉部落播种也是直接撒的,但是撒的却很密集,而且只撒了那么几块地,其他的地方都还是空着的,这样的种植方式再次让詹茂迷惑起来。 这一招大放血,浏阳郡想再爬起来可不容易,最少也需要两年的时间,除了城池和房子还在,田地也开垦了出来,人员方面,基本上就要重新开始了。 再说,经过鹰锐在汉阳城的宣传,见识了汉部落的富庶和强大后,他们都已经舍不得离开了,再加上罗冲正好让人带回来的消息,说粘部落的首领詹茂,已经决定率领所有族人加入汉部落,这下他们就更不会走了。 国家发给你一块地,没错,你可说这块地是你的,但是你的地不也在国家的领土上吗?所以你的地还是国家的。 然后就是围绕着授田制的一系列计划,首先是田亩的国家标准,为了方便计算,最新的国家标准,一亩地的总面积改为600平方米,一百亩为一倾,一亩的面积也不再是原来的666.66平方米了。 当然,这也是明面上没有税收,汉部落搞普及教育,又不给钱,就算不收学费,那平常买笔买墨水,买纸不要钱吗?这个钱国家虽然不给,那就从分给孩子的这十亩地上出吧,总而言之,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这些孩子的地,六岁以下是五亩,生一个立马给五亩,还是免税的地,这么干就是为了鼓励生育,生的越多,地越多。 地太多种不过来那怎么办? 哼哼哼好办。 (本章完) 第(3/3)页